旧款泥头车因盖板不严,撒漏现象普遍,曾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关部门也多次查处。 今报记者卿要林 摄
今报记者陈刚 通讯员韦德盛
核心提示
泥头车撒漏扬尘污染城市道路,如何整治一直是个头痛的问题,柳州市在借鉴外省经验的基础上,痛下决心进行“大换血”,今年元旦起在主城区范围内,推行使用绿色外观的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原有的橙色老款泥头车被叫停。该创新举措走在广西前列,市区撒漏扬尘有望彻底扭转。
1
新旧渣土运输车
划定运行分界线
柳州市住建委、市容管理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发布《关于老式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车辆严禁在主城区进行运营活动的通告》,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在柳州市主城区范围内,严禁使用老式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车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业务,并全面推行使用全密闭的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防止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撒漏污染城市道路。
据市容管理部门介绍,主城区范围包括:快速外环以内,东起阳和大桥,经阳和大道、古亭大道、三门江大桥、桂柳路、学院路、东环大道及延长线至鹧鸪江大桥、北外环,经白露大桥、柳太路、柳工大道、南环路至阳和大桥。
原有老式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车辆,可在主城区以外的地域(含柳东、阳和片区)从事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营业务,若在划定的主城区范围内从事运营活动的,一经发现,将依法从严查处。
为从源头治理运输撒漏和扬尘这个突出问题,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雾霾天气对市民健康带来影响,早在2015年8月31日,柳州市住建委便发布相关通知,要求从当年9月1日起,在主城区范围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使用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在招投标环节即设置准入门槛。
该通知规定,2015年9月至12月为过渡期,过渡期内原有工地可继续使用老式运输车,2016年1月1日起,在柳州市主城区新开工的工地,不得使用老式渣土车。
当时“主城区”概念仍存模糊,并没有具体明确的轮廓特征,正在开发的柳东新区、阳和新区,究竟是否属于主城区,也没有明晰。直到2015年12月,有关部门细化“主城区”概念,并以详细路名作为分界线。
2
夜探撒漏“重灾区” 路面明显有改观
“泥头车”新规落地实施以后,实际情况有何变化?1月5日晚8时30分,记者探访东环大道延长线,发现橙黄色外观的渣土运输车,或空车或满载渣土,每隔几分钟即有一辆经过,而果绿色外观的新式渣土车,偶尔可见,在过往的泥头车总数中约占两成。
在一家轮胎修理店门前,记者发现一辆浑身粘土的大货车斜停路边,修理人员正在安装轮胎,车门处并无任何运输公司标志,仅粘贴“09”字样。该车无论是车身颜色,还是车门标志,均与获得牌照的建筑垃圾运输车外观明显不同,但由于该车当时属于空载状态,是否涉嫌违规运输不得而知。
知情人士称,新规实施以后,新式泥头车白天可按规定运送建筑垃圾,而老款泥头车在白天时段,通常不敢在主城区上路,怕被交警或者城管执法人员查处,大多选择夜间时段上路。
驶过东环大道延长线碧桂园路段几百米,即是河东倒土场,在倒土场小路与主干道的交汇处,有两名工人正在路边手持铲子,一旦有倒土车辆驶出,立即清理跌落在东环大道的泥块,出入口路面保持基本干净整洁。
倒土场的夜间值守人员告诉记者,来往通道建有清洗轮胎的水池,水源依靠水罐车输送。当天水池的水较浅,便临时安排工人保洁,将路面污染程度降至最低,到了下半夜还请来水车冲洗路面。据了解,每请一次水车需花费240元。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东环大道延长线有好几个倒土场,泥头车来往频繁,路面污染相对严重。城管一个上午来回巡查五六次,近期监管力度明显加大,以前货车经过的时候,扬起漫天尘土,连车牌都看不清楚,现在情况比以前好多了。
老式渣土运输车禁止在主城区行驶的新规实施后,虽然东环大道延长线在夜间时段,仍有老式泥头车上路,不过记者观察发现,路面撒漏扬尘情况比起半年前,确有明显改观,道路基本保持原有颜色。
3
城管交警联手 查处违规泥头车
1月5日,柳州市柳南区率先将渣土车新规落地执行,并开展主城区建筑垃圾运输车专项整治。当天晚上,交警、城管部门联合执法,设卡夜查辖区渣土车运输情况,当晚查处违规运输车辆两辆,有违规记录的渣土车1辆,成为该项新规实施以来,首批被暂扣处理的“触网”车辆。
当晚10时,40多名城管、交警执法人员分别赶赴飞鹅、河西、柳邕等片区,查处违规运输渣土。很快,一辆满载渣土的货车在飞鹅路南疆宾馆路段,被正在设卡守候的执法人员发现并拦截。
渣土车司机被拦停后,称所运的是“路基材料”而不是渣土,路基材料是从柳江县进德镇运过来。执法人员观察发现,车上装载的是泥土和碎石混合物,初步判断属于工程填埋的渣土。
执法人员同时发现,该车既非老式渣土车,也不属于新式渣土车,根本不具有渣土运输资质,而且车辆也未采取密闭措施,仅在车上加盖网状布,有的豁口露出泥土。由于当事司机未能提供运输渣土的合法手续,执法人员将车暂扣。
当晚11时,执法人员在柳工大道与石烂路交汇处,发现两辆老款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设卡检查的执法人员发现,其中一辆满载渣土,另1辆则是空车。由于没有遵守柳州市主城区范围内,严禁使用老式车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新规,满载渣土的车辆被执法人员暂扣。另一辆车处于空载状态,本来可以“没事”,但还是不小心“载了跟头”。
原来城管执法人员对该车牌号印象深刻。早在去年下半年,这辆泥头车就因未采取密闭化措施运输渣土,被柳州城管信息中心拍摄并记录了违规证据,负责处置的柳南城管多次联系所属公司配合调查,但当事人始终没有“浮头”。这辆车由于存在“不良记录”且未接受处理,被执法人员依法暂扣。
4
新款车辆“智能化”
防范撒漏全密闭
柳州市雄武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于去年8月起,通过政府招标方式,采购80辆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并获得建筑垃圾运输资质。目前他们已有50辆运输车投入运营,另有30辆车也将交付使用。作为首批“吃螃蟹”的公司之一,负责人项先生深切感受新车的优点。
据项先生介绍,新式泥头车每辆造价约50万元,价格高于老式泥头车10多万元,但是环保性能达到国四标准,尾气排放产生的空气污染明显降低。
与老款泥头车相比,果绿色外观的新款泥头车配置大有不同。老款泥头车货箱仅有两块盖板,在实际操作当中,因绝大部分泥头车搭载的建筑垃圾,堆成金字塔,盖板根本无法良好闭合,运输途中容易颠簸撒漏,甚至造成路面大面积污染。
新款泥头车使用了最新科技成果,在货箱两边挡板设有平推式的自动遮盖篷布,司机只要在驾驶室里按下相关按键,篷布即可沿着滑轨自动闭合,彻底消除沿途撒漏的隐患。
“用了新款车就轻松多了,出入工地只需洗干净车轮,不用担心撒漏污染。”雄武公司负责人项先生称。
5
新车虽有“缺陷”
却体现社会责任
新式建筑垃圾运输车具有诸多优点,能够通过GPS平台监控和远程遥控,行驶线路是否违规,只需查看平台屏幕即可掌控;而且货箱底部的边角,由传统90度变为U型设计结构,这一看似不起眼的改动,却解决了大问题。
据一线作业人员介绍,当渣土含水率较高的时候,老款车货箱底部的边角容易粘附渣土,而且越粘越多,液压翻斗倾倒之后,仍有渣土残留,只能用勾机作业清除,而新款渣土运输车的货箱就很神奇,倾倒渣土不带残留。
与原有建筑垃圾运输车相比,新款“绿皮车”具有诸多优点,惟一“缺陷”则是载运量有所减少。业内人士对此认为,以往泥头车“多拉快跑”,是建立在撒漏扬尘、影响市容的基础上,如果仅从效益来看,新款车由于载运量降低,肯定不是老款车的对手,但在去年下半年,柳州有些大型楼盘和施工项目,他们出于社会责任,并不是“只选最便宜的”,均选择新款“绿皮车”运载建筑垃圾。
据了解,柳州碧桂园、华润、绿城等开发的楼盘项目,均活跃着新式渣土车的身影。监管部门则从源头上把关,去年底报批的主城区建筑垃圾运输项目,凡是老式渣土车则“亮红灯”,在办理许可手续时不予审批。
据悉,柳州市今年将使用230辆新型渣土车进行渣土运输,目前已有133辆投入运营。260辆老式的建筑垃圾运输车,可在主城区以外从事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营,也可通过置换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获得主城区范围运营的资格。1
新闻推荐
表扬台韦女士:1月9日下午4时许,我在柳江县拉堡镇乘坐99路公交车,到柳州市飞鹅路延安大酒店一站下车。大约半个小时后,我发现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女式挎包忘在车上,里面有现金、身份证、银行卡等证件,我...
柳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