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环抱草木葱茏,柳州面貌变化日新月异优美怡人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柳州的城市建设正处于一个好的发展时期。
大投入大发展
“十五”期间,柳州市城建基本建设累计投资207亿元,是“九五”期的2.5倍。“十五”期,柳州市特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投资创业和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河东、阳和两个新区轮廓初现。环城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城市道路中心主骨架及内环路网全线贯通,沟通内外环的六条城市进出口道路全面开工建设。城市山水景观特色逐步凸显。
“十一五”期间,柳州市投入近400亿元资金力推城市建设。“十一五”期间,柳州市以建设特大城市为目标,扩大城市规模,优化中心城区布局,构筑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建筑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结构。按照“一心两城、完善老城、建设新城、扩大两翼,重点向东”的城市发展方向,掀起了柳东、河东、旧城三大片区建设大会战,城市框架得以进一步拉开,其承载能力及辐射功能也日益增强。市区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期末的104.95平方公里,拓展到130平方公里。
今年1月,柳州市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鹿寨县雒容镇正式整体划入鱼峰区,市区面积由此扩大到1016.75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增加了56%,为柳州市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建设超大城市拓展了发展空间。
建设宜居柳州
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必然走向“宜居城市”,在新世纪,柳州已然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城市向生态宜居新型工业城市的华丽转身。
“宜居”囊括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居民安居乐业。按照“三
个同步”(即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
步推进、国民经济与宜居城市同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发展思路,柳州的城市建设正着力于建设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四大名城”。
近年来,柳州市全面推进城市建设,以打造内外畅通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加快新区开发、推进旧城改造。双冲大桥、红光大桥、桂柳路、柳太路北段、桐油山隧道、银仔山隧道相继建成。“田”字型内环路及中心主骨架道路全线贯通,五个城市片区连接顺畅,城市中心区交通紧张局面得到有效解决,兴建了城市东出口、东北出口等6条进出口道路,快速畅通的城市交通路网日渐凸显。
“十大建设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角将让柳州的城市形象不断攀上新的高度;城市路网建设的加快推进让市区的交通更顺畅,市民出行更方便;“五项整治”两违”拆除让市容市貌整洁干净;改造“城中村”、小街小巷改善了人居环境,完善了城市功能……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宜居柳州的魅力正在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
拓展对外交通
2007年11月16日,柳州铁路局更名为南宁铁路局。自1953年成立以来,我国唯一总部机关不设在省会城市的铁路局—— —柳州铁路局成为了历史名词。柳铁搬迁使得柳州民间有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意识:我们的交通枢纽优势会不会被弱化?极力拓展对外交通,巩固提升柳州的交通枢纽地位—— —2008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柳州人不会轻言放弃。
这条主线贯穿至今:—— —2008年,柳州市成立柳肇铁路、柳粤高速、柳江二级航道和柳州航线发展四个推进委员会,统筹策划和推进铁路、公路、航道建设和航线发展。当年,柳肇铁路纳入国家建设规划。
—— —2009年6月,广西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北线通道的第一个建设项目—— —柳江航道整治工程启动。今年6月,工程通过验收,如今500吨级船舶可以在柳江上常年通航。
—— —2010年,柳肇铁路已向国家发改委申请立项。柳韶铁路规划通过专家组预审。柳州至梧州、柳州至南宁第二高速公路列入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近期重点建设项目。柳州港总体规划获自治区批准。鹧鸪江码头、阳和码头和旅游客运码头开工建设。
落久水利枢纽项目建议书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洋溪水利枢纽列入柳江综合规划修编。白莲机场扩建正式启动。
展望“十二五”
城市建设:超大城市向东看
按照“一心两城、沿江发展、重点向东”的城市发展方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做大做强城市,主城区坚持成片改造、开发,全面向外有序拓展,力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到2015年,把柳州建设成为市区建成区面积达2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30万人,面向桂中和桂北的中心城市。
交通运输:巩固提升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全面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建设,努力将柳州建成衔接珠三角、长三角、中西南和北部湾地区以及东盟国家之间的交通运输枢纽。
新闻推荐
严重交通违法按上限处罚 市交警支队昨起全面出击 ,对机动车违法行为展开集中整治(二)
各大路口竖起禁止大货车高峰时段进城的标志牌薄弱时段违法行驶层出不穷昨日上午,记者跟随鱼峰交警大队执法民警在燎原路、东环大道、西江路、屏山大道等路段巡逻时,发现各种机动车辆都非常遵守交通...
鹿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鹿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