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见底的古赏河。
古赏屯建起了寨门。
建筑木楼新景。
古赏河的游船。
村民在桑田里采摘桑叶。
古赏河水坝景观。□记者李劼 赖柳生
2012年年初,因为河池龙江水镉污染事件,千百年来沉睡在深山密林中的古赏河为世人所熟知。作为柳州的第二水源,清冽纯净、毫无污染的古赏河安抚了当时惊慌无措的龙城市民。而我们探寻精品美丽乡村之旅,就从位于古赏河畔,古老宁谧的古赏屯开始。
古赏屯距离黄冕乡仅9公里,车程不到10分钟已然抵达。乡村公路是水泥硬化路,平坦通畅,道路两旁青山连绵,竹柳成阴,偶有农夫牵着老黄牛缓缓漫步 ,却未发现工厂的痕迹。沿路而上 ,终于一睹古赏河芳容—— —清澈碧蓝的河水 ,如小家碧玉般从崇山峻岭间静静流淌 ,藏匿于河床上的鹅卵石都能清晰可数。浓郁的古森林似忠诚的卫士般沿岸守护在古赏河的两侧 ,桑叶生机勃勃吐着嫩芽 ,鸟虫啾鸣……好一派田园风光。
村委主任刘名乾介绍 ,2010年 ,古赏屯被评为柳州市第五届“十大美丽乡村”后 ,已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古赏屯适时开发起旅游资源 ,打造出古赏景区旅游项目 ,来此游玩的客人不仅可以欣赏蜿蜒旖旎的古赏河美景 ,呼吸到清新自然的空气 ,还能体验自驾橡皮艇漂流的刺激旅程。目前 ,古赏村已开设了十多家农家乐山庄 ,提供摘果、钓鱼、烧烤等娱乐项目 ,建好了一座“侗”味十足的游客接待中心 ,“到了每年六月下旬 ,古赏漂流大赛举办时 ,村屯会格外热闹。”刘主任介绍 ,自评为“十大美丽乡村”后 ,古赏屯最大的变化是村民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 ,在开发旅游方面积极配合村里的规划项目进行 ,将古赏优美的风景和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结合起来 ,想方设法增加收入 ,是村民们的共同愿望。
村口对岸 ,一座在建的农家乐拔地而起 ,准备修建成富有壮乡特色的风雨桥模样。另一侧的河边 ,浅滩上不少小鱼小虾在跳跃玩耍 ,一群蓝翼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村民邓大姐正蹲坐在古赏河边洗菜 ,今年50岁的邓大姐自豪地告诉我们 ,古赏河是古赏人民的母亲河。一直以来 ,村民都是直接饮用河中的水 ,去年建成人饮工程后 ,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 ,拧开水龙头就能直接喝 ,甘甜清冽。
“到了夏天 ,村民们就直接下河洗澡 ,小孩在水中嬉戏 ,几热闹哟!”进入古赏屯中 ,一座座楼房鳞次栉比 ,一片片桑园碧波荡漾 ,村民们就是以种植桑叶 、养蚕发家致富。刘名乾告诉我们 ,近年来养蚕的经济效益良好 ,全村上上下下掀起了养蚕热 ,“目前村中桑园面积达900亩 ,我们自己种桑叶 ,成本低 ,质量好 ,一年能养十批蚕 ,不少村民一年能有上万元收入。”村民卢仕勇一家赶上了好时候 ,他们今年才刚刚开始养蚕 ,已经获利不少 ,盖起了三层高的新楼房。“以前我家仅靠种植桑树和蔬菜 ,收入很低 ,是养蚕让我们过上了好生活。”午饭时间 ,我们又碰上了村口洗菜的邓大姐。原来她是附近农庄的主人 ,早上洗的正是为我们而准备的菜肴。我们听后大喜 ,道谢之后忙动筷品尝。用清泉炖出来的河边鱼鲜嫩清甜 ,用河水灌溉的红背菜清香可口 ,原汁原味的山蚂 虫另 、炸小鱼仔……在原生态的村屯 ,我们品尝到了纯粹的大自然味道。
新闻推荐
琴声竹韵岁月不老 鹿寨老人林汉光一边卖斗笠一边弹琴,引来喝彩声,带来好生意
弹三弦弹扬琴给老伴听通讯员赖建辉文/图叮叮咚咚的琴声流淌而来。六月中旬的一天,笔者踏琴而来,造访鹿寨县四排乡白合村林汉光老人。今年80岁的林汉光,自制了一台扬琴。看到来了听琴的,林汉光感觉来...
鹿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鹿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