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星龙虾馆掌门人覃欣。
不断推陈出新研发新菜品。
过硬的烹饪技术。
今报记者伍蹈文/图
为了追求梦想,他敢于放下手中“铁饭碗”;为了更好发展,他勇于白手起家自己创业。从一家餐饮店做起,如今扩张到八家,十年磨一剑。事业蒸蒸日上,作为掌门人的他,却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时刻学习并警示自己:做餐饮,一定要具备“匠心、亮德、拒烹、裸烹、优材”。他用透明、阳光要求自己,也把这样的文化带进餐饮企业管理,打造了一支专业的餐饮企业队伍。
他,就是情星龙虾馆掌门人——覃欣。
改变:放弃铁饭碗闯事业
覃欣是柳州本地人,毕业后分配至一家区直单位上班,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他开始了有“铁饭碗”的生活,成为普通公务员中的一名,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年轻的时候特别有个干劲,我那会儿什么活都抢着干。”覃欣笑着说,安排什么工作就去做什么,希望能给自己多争取机会。“但是闲的时间比较多,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度过半天也是常有的事儿,捧着铁饭碗生活过得十分轻松。”
2006年,在单位几年平淡无奇的生活,让覃欣有些惆怅。“忙忙碌碌做出一番事业,才是我想要的生活。”覃欣说,那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冒险,真正走出单位下海经商的公职人员少之又少。
覃欣毅然决然舍弃了“铁饭碗”,开始创业打理人生中第一家小酒吧,生意不温不火。直到2009年,小龙虾大火,覃欣便思考品牌转型,拥有了第一家“情星龙虾馆”,正式进入了餐饮行业。
当时,柳州的虾馆数量不少,如何在众多的对手中打响自己的品牌?覃欣认为,既然是要做美食,那么原材料一定要精良,必须以“质”取胜,保证店内销售的虾个头大,油和调味料也都选择品牌产品,夏天小龙虾肉多质鲜美,2009年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本以为“火”起来的小龙虾,在2009年秋天来临的时候被重创,本地个大肥美的虾逐渐售罄,从各地收购回来的虾大多头重身瘦,不再受到挑剔食客的青睐。死撑熬过了2009年的“寒冬”,没想到2010年的洗虾粉事件,在那个炎热的夏季将全国的小龙虾都打入“冷窖”,柳州市的龙虾馆一家接一家倒闭。
“最艰难的时候,整个店就我一个人,杀虾、煮虾、上桌、捡碗、收钱,那时候觉得自己像是超人。”覃欣说,当一个人要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能量是无穷的,狠狠心咬牙就挺了过来。
学习:引进先进管理打造好企业
都说三年一个坎,覃欣虽然熬过了洗虾粉时间,但是对商道认知的局限,导致餐馆停滞不前,如何扩大经营让他十分迷茫,在朋友的影响下,他开始了求学之路。
“全国各地都有许多优质的餐饮团队管理学校,这些先进的工作经验,给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覃欣每年都会外出学习课程十余次,在这个期间学会了如何对服务员的培训,如何开展绩效考核,如何将老菜品组合调整,如何管理团队……
从2013年起,覃欣参加了国内多家知名餐饮培训机构的学习,例如东方美食、汉源、中成伟业等,了解到餐饮行业的多业态、差异化经营,由于没有地域性竞争,大家能够畅所欲言,交流在经营过程中的心得,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覃欣分别在柳州、鹿寨、贵港、雒容、桂平、广州等地开始加盟店和直营店,实现了从“一”到“八”的扩张,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不断学习,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餐饮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分享自己在餐饮经营当中的管理理念。
覃欣每年都会到每个城市的龙头餐饮企业餐馆,从前厅到后厨,零距离学习优秀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员工绩效考核等内容,然后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调整,落实到店里实施。
(下转20版)
新闻推荐
村美果满园 致富人开颜 2017年第四期微观柳州“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主题采访活动侧记
↑融水县融水镇小荣村村民在采摘黄金百香果。←三江县良口乡和里村和里屯的侗族同胞载歌载舞迎宾客。↑游客在鹿寨县大兆村的花海里赏花。↑融安县长安镇安宁村大袍屯把原来的荒地改造成大广场。...
鹿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鹿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