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的李能文是今报铁粉,本报的地标报道文章引起老人的强烈共鸣,他用彩笔在文中做了很多标记。
扫二维码下载今报APP参与投票。
今报记者巴方文/图
本报关于十大文化地标评选《那些见证成长的地标更有温度》一文见报后(相关报道详见9月26日今报2版),96岁的李能文老读者激动地打来热线电话:这篇文章太好了,很有感情,词句优美,我也想请记者来聊聊文化地标。
这位老人不简单
9月27日一大早,记者来到柳州市荣新路,李能文老先生正等在家中。一进门就看见,年逾九旬的他在桌面上摊着好几本中医书籍,正在学习和记录。满屋不是图书就是字画,墙上挂着好几块奖牌,角落里立着奖杯。原来老人多年从医,是一位杏林名家。
老人精神矍铄,拿出几本证书给记者看,包括1999年香港科学院颁发的医学顾问证书,以及他早年间发表的医学论文获奖证书等。同时,他还雅好诗词,是柳州诗词曲学社副社长,有百首作品发表及出版。
李能文祖籍广东梅县,后迁居广西柳城大埔,1944年考入广西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参加过柳北游击队,组织农民武装斗争,轰轰烈烈,与敌人斗智斗勇,为柳州地下党在柳州的革命活动做了不少贡献。解放后任中学老师,退休后又回到自己的专业,重新从医,凭借扎实基础和过人天赋,很快便在业内崭露头角。
长居柳州六十年,他对柳州的感情早已胜过故土。
地标推选早有心
说起正在火热进行中的十大地标推选活动,李能文表示,自己年纪大了,已经不怎么外出游玩,但是早年间到过的几处地方,别有风味,值得推荐。
老爷子用早年所写的诗为这些地方打CALL。
一是鹿寨的香桥。
《香桥四绝句》
身到香桥别有天,泉清花簇似桃源。
长虹飞架石梁下,几许游人泛小船。
……
九龙现处最称奇,窈窈回旋望转迷。
身似如云天外去,不知南北与东西。
曾让文史专家刘汉忠先生赞赏的鹿寨高岩,也是李能文推崇的:
《高岩走笔》
高岩盛景叹奇雄,天外来石悬半空。
凝乳千年成白泉,传藤百丈化苍龙。
漫谈仙迹情难己,细究碑文兴更浓。
山顶遥观秋色好,浮云雁阵去从容。
融水县老子山岩景奇特,李能文盛赞其寿星岩曰:宝寿岩高入九霄,青葱郁蔚赛仙瑶……他的诗浅显直白,非常直观,纵使没有去过的人,看了他的诗文,也能明白这几个地方的特色所在。
最想推荐整座城
“不过呢,如今这些在我心里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我最想推荐的,是整个柳州城”。看着记者迷惑的样子,老爷子笑了:“你知道吗,1949年我刚进柳州城的时候,看见的柳州比现在的农村还要不如,到处破破烂烂,荒坡野塘,人都没有多少,可是经过这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柳州的样子一天一个样,越来越美,随便哪里都像个公园,高楼大厦一个比一个气派,柳江河上大桥一座又一座,到处都是美不胜收,看哪里都是美的,所以,我的六儿子喊我跟他去深圳住,我都不去,在我看来,哪里都没有我柳州美!”
李能文老先生年虽近百,依然满怀激情赋诗为大柳州打CALL:
地灵人杰号龙城,柳水峨山播好音。
博采民情还论古,弘扬国粹更谈今。
市场兴旺搬搬就,行业繁荣事事兴。
改革年华生意满,来游我自放高吟。
——《柳州吟》
新闻推荐
20日,国道G323鹿寨经平山至柳城公路工程(鹿寨段)项目23.8.千米的环广西公路自行车赛道路路段主体贯通。该路段起点位于鹿寨...
鹿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鹿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