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手工艺品坊里,一只只布艺玩偶在三个年轻女孩手下逐渐成形,‘五一 ’旺季,店里一天就有一百多个工艺品被\‘领走 ’”。
卖出去的玩意,她们总习惯说“被领走”,透着一股情意。
家是一个大工作室
去年五月的一天,大雨滂沱,小梅 、小鹰和小沈三个闺密到处寻找店面,全身湿透,终于还是没有合适的,三个女孩不约而同地决定,开网店!不需要装修 、不需要门面费 、不需要家私摆设等费用,尽可能地DIY,三个女孩做起了以同城网购为主渠道的生意。
花布做成的大象,傻笑的灰太狼,跳舞的小兔子……店里得手工艺品,足有数百个。三个女孩笑称,她们的家是一个大工作室,“咱们住在一块儿,常早上起来就能发现家中多了部分新的玩意,
那是有人灵感来了连夜动手做的”,小鹰说。有一天深夜,她一个人看电视,灵感在脑海里一闪而过,随即就要行动,一直做到凌晨三点。第二天,其他两人一起床就惊喜地发现一个好看的背包出现在家中。
小店做起定制买卖
说起创作的灵感,这小微型创做团队似乎总有不竭的源泉。
除了自己能想到的玩意,她们还常能从客户的只言片语中找到灵感。以前,她们主要做各色玩偶,可部分年纪大些的客户“不买账”了—— —他们需要愈加实用的玩意。于是,三人一合计,做出了各种布艺口袋,满足不一样客户“实用”的要求。
有些客户有非常不错的想法,可只能说不能做,工艺坊就变成了他们的“手”—— — 小店做起了定制买卖。
开业时买卖“惨淡”
说起刚开业时的买卖,一脸无奈得小沈用“惨淡”二字来形容,有时候咱们都不愿上网,原因是压根就没有客户”。那时候,她们不仅经营手工艺品,还有茶水买卖,常让人误当成店里的玩偶是用来展览的。“刚就要,咱们是凭着想法,定位不明,慢慢摸索才有了今儿个”,小沈感慨道:现 在,她们只是一心一意做”创意手工,别的生意不再搭着做了。周围的亲戚朋友刚开始都不看好小店,不信任这么年轻的女孩能做手工。可当今,他们已经接受了我们,还能常到家里来瞅瞅,连三轮车工人也给我们介绍生意。”后记:今天的柳州,有特色有创意的小店并不少,咖啡吧、书吧等都成了年轻人创业最热衷的铺面,但真正说到能把店铺坚持下来、做大,却寥寥无几。而在深圳、珠海,很多小店却做得极有特色且盈利较大,如用集装箱做咖啡馆,独立艺术书店藏在旧厂房的荒野中,开放自家客厅当画坊,或者给旅行者建个放松心灵交换信息的驿站等,追求自由的年轻人成了理想主义的实践者,既掺杂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人文理想,又
赚了钱。(马玲)
新闻推荐
“中考复习辅导”第四场化学科定于22日授课 学生今起可领听课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