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明显时代烙印的连环画
杨春曦正在创作连环画
□记者黄莹文/图每期“藏品”推出,记者都会接到一些热心读者的来电,探讨不同藏品的收藏、交易等问题。上周本刊刊登了
名为《连环画:逐渐远去的“中国式漫
画”》一文后,却接到了一位特殊读者的来电。这位读者叫做杨春曦,是一位柳州本土的连环画创作者。10月17日下午,记者与这位杨先生相约见面,对连环画在柳州的发展与创作进行了交流与沟通,对连环画的历史和现状尤其是在柳州本土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其实,在长期的采访中,记者发现,柳州其实不缺文化,缺的是支撑和挖掘文化的人,当一个城市在经历了漫长的千年岁月洗礼之后,处于欣欣向荣大跨步发展的朝阳之时,柳州正在也应该正在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积淀。这些文化,来源于各行各业,也许是书画,也许是餐饮,也许是风土人情;这些积淀,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可能是企业,可能是个人,也有可能是每一位普通的龙城市民。当我们忙于思索和探寻那些摸不着的文化之时,不妨关注一下那些站在文化背后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城市才得以养成自己的“精气神”,具备独一无二的气质和个性。可以预见的是,时光可以带走一个人的容颜,但却带不走人的思想和精神,千百年后,无数文化工作者所致力于的,将是柳州这座美丽城市所呈现给世人的。
连环画园地的守望者
说起来,柳州的一些圈子可能对杨春曦这个人并不陌生,这位老先生曾经因家中收藏了大量电影海报而被电视台采访过,自己的连环画收藏也曾在早期被报纸等媒体报道过,但是对现在的自己,他更愿意定义是一位“连环画园地的守望者”。杨春曦1979 年开始创作连环画,上世纪80年代中期停止创作只关注相关收藏,2009年在出版社邀约之下重新开始连环画创作,今年上半年出版了30本套书连环
画《后汉演义》中的4本,预计年底之
前再出4至5本,全书预计2至3年完成。
“一年一人最多只能画5本。”杨春曦透露,连环画创作只能如此“低效率”。连环画创作要求一页一幅地画,完全用手工创作,不仅不能像卡通动漫那样一页里分成多格创作,更要求创作者对脚本十分了解和熟悉,才能形成“画中情节”并文图呼应。
“曾经也有人说可以用电脑制作连环画,我也不是不能学,但这样画出来的连环画就失去了生命力。”对手工创作连环画这一点上杨春曦很是坚持,就连自己年轻的徒弟们也是一样要求。在他家中的工作台上,摆满了作画的工具和资料,铅笔 、中性笔 、毛笔 、国画颜料等琳琅满目,书房两边的书柜都是满满的收藏品和书籍,电脑则摆放在远远的一个角落,平时只拿来查资料用。”杨春曦这样告诉记者。
对于好连环画的定义,杨春曦是这样认为的:一是要有好题材,群众喜闻乐见的人们爱看的题材才能创作出好脚本;二要有好的绘画质量,这需要深厚的绘画功底;三是要有好的创作态度,这也是连环画走入大低谷的原 因,来源于日本 、欧美漫画的冲击和“跑马书”遍斥市场。
柳州曾是重要的连环画创作阵地
连环画选材多以历史题材为主,可读性强,画工细致,陪伴了无数的中国人走过了难忘的青葱岁月,所以连环画在很多60后 、70后甚至80后的心目中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说,小小薄薄的一本画册传承的是中华数千年文化历史的精粹也不为过。可惜,在80年代连环画出版基本停止,90年代才开始继续出版,但也以再版为主,单行本几乎没有发行。直到90年代中期,才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
新创篇的《西游记》等连环画,题材也
还是以惯常的历史题材 、鬼怪神话为 主,现代题材的连环画有但不多,基本上都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系列连环画。
而在当时,柳州的连环画创作在广西的市级城市中可算是最为活跃的,尤其以作家自己创篇的居多,柳州作家们自己编写文字进行脚本创作,出版社采用后再自行绘画,可谓“自编自导自演”一条龙全由作家完成。杨春曦 、王培堃 、欧焕章 、李肇基 、何汉秋等柳州本土画家形成了广西重要的连环画创作阵地,时至今日,杨春曦 、王培堃等人还在绘画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着。
希望连环画能一直画下去
杨春曦告诉记者,虽然连环画在出版和创作上一度停顿,但作为收藏品则一直在民间中拥有自己的市场。
本身作为连环画创作者的杨春曦自己也是忠实的连环画收藏爱好者,他家中收藏的连环画数量众多,种类齐全,虽然有些已经破损残缺,但仍具有一定观赏性。据了解,柳州不仅在连环画创作上成绩斐然,在连环画收藏上也令人瞩目。柳州连环画收藏协会不仅是广西成立最早的连环画收藏协会,同时也是柳州唯一得到承认的市级协会,举办过5次全国性的连环画收藏交流会,成立11年来协会团队一直很稳定,没有大变动。
为了把连环画继承下去,杨春曦组建成立了一个连环画工作室,现在,这个工作室共有4名学生正在跟他学习连环画创作,这4名学生在经过半年多的培训后现在已经进入创作阶段。杨春曦认为,传统连环画没有丢,只是走入低谷,现在的创作条件比原来更好,连环画的创作和出版将开始第二个春天,作者和出版社应该思考怎样与时俱进,把动漫出版与传统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新路子。“没有自己的东西,民族的东西,我们走不出去。”已经63岁的杨春曦在连环画的道路上走了很久,他说现在自己比以前认真很多,每画一本就希望它成为精品,流传下去,虽然编辑会催画快点,但他不希望给自己留下遗憾,想给大家看“认真创作出来”的东西。
他还希望柳州的连环画阵地能再培养起来,把传统继承下去,让更多人加入到连环画的创作队伍中。在谈到连环画的未来时,杨春曦很乐观:“有这么一群人,最后肯定会出现。连环画和漫画也都不会消失,而是两者结合,走出新的路子。”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