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追踪
核心提示:
连日来,晚报追踪报道了“柳州孝女”许均辉7年来不离不弃地照顾备受糖尿病折磨的父亲的感人事迹。
孝行令人感动,同时病魔让人生畏。尤其眼下,已进入秋冬季节,气温和湿度等变化给糖尿病人的自身养护带来新挑战,那么,糖尿病人应该如何应对呢?15日,记者采访了有着长期临床经验的市工人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陈越。
□记者陈跃文警惕:天冷血糖难控制
“秋冬季节因为天气变冷,血糖最难控制。”陈越首先介绍。
她认为,从人体反应来看,气温降低后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供应环境差。加之,由于空气干燥,人体体内容易缺水,血液的黏稠度随之增高。而在实际生活中,糖尿病人也会因为气温低,减少户外活动量。这些因素势必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对于长期患病的病人而言,情况可能更为严重。比如,病人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干咳、舌苦、便秘、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本身 有着复杂致病因子,病情导致的后果也很复杂,病人稍不注意导致病情加重,则很可能引起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足溃疡等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无异于给治疗糖尿病本身造成雪上加霜的不利影响。
应对:做好保暖搭配饮食
那么,糖尿病人该如何应对秋冬季节带来的挑战呢?陈越认为一定要坚持日常保健不松懈,做好保暖,同时搭配好饮食。
陈越说,由于糖尿病人对气温变化反应更为明显,所以更应该注重御寒,及时添加衣服,以减轻低温对血糖的刺激。更重要的是,预防堪称秋冬季节对病人危害最大的疾病—— —流感。病人得了流感同样承受着叠加负面影响:除了会使病人的血糖升高,而且可能出现合并症或者使症状加重。其中,呼吸道感染就是最常见的感染之一,病人受感染后易向下呼吸道蔓延并易合并细菌感染,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
饮食方面,仍然坚持进餐定 时定量,注意进食规律;选少油、少盐的清淡食品;菜肴烹调多用蒸、煮、凉拌、涮、炖、卤等方式。日常饮食中,糖尿病患者宜多选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粗粮,如荞麦面、燕麦片、玉米面等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食物种类尽可能多样化并且少吃多餐;要限制动物性脂肪及含饱和脂肪酸高的脂肪摄入,少吃油煎、炸食物及猪、鸡、鸭、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类食物,不宜吃含糖丰富的果汁、果酱、冰淇淋、奶油等食物;多喝水,在血糖低时适当吃些新鲜水果。
“最难受的可能是食量的控制。”陈越还提醒,气温下降会使人的食欲大增,糖尿病人比常人更容易饥饿。对此,糖尿病人必须牢记“任何类型的糖尿病及病情,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应长期坚持饮食疗法,控制好食量,坚决防止饮食过度。”
锻炼:不能因冷放松
陈越还提醒,虽然低气温对病情有不良影响,但不能因此放弃秋冬季节的锻炼。通过锻炼以 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还可以起到调节刺激胰岛素分泌,调节血糖的作用。
陈越建议,糖尿病人每天的运动要有一定度,可以选择耐力运动,比如步行、慢跑以及徒手体操、太极拳、气功等,最好是让全身肌肉都得到锻炼。运动还要循序渐进,最好有专业医生指导,在病情严重时则不宜进行运动。运动的时间最好选在气温回升后,可以选择在饭后1小时进行,以使餐后增高的血糖降下来,防止血糖波动。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在空腹的情况下进行锻炼,因为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低血糖,轻则导致心跳加速、手颤抖、全身冒汗等症状,重则昏迷,甚至死亡。防止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可以随身携带些糖类食物及时补充。
对脚部的保养是病人容易忽视的。而如果脚部不好,容易由于微小损伤引起感染,最后发生坏疽。陈越建议,病人应经常按摩下肢,还要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病变发生。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