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少珍 通讯员 李璐芬
阳春三月,港南区木梓镇木梓村甘察屯一座座山头上,布满了呈梯田状排列的树坎。村民们从山下挑上一担担的山油茶树苗,正一株一株地往树坎里栽种,满山满坡又添了新绿。
购树种、运肥料、跑林业部门……这个春季,经济能人叶一凡由一个小有名气的通讯设备安装老板变成了一名“植树大王”。他大手笔播绿,目的是想带领这里的群众闯出一条致富路。家乡偏僻而又贫穷落后,连绵不断的大山阻挡了老百姓的出路。经过多方考察,叶一凡得知种植山油茶树是一项可长线投资的产业,于是,他于2010年毅然回到木梓镇,承包荒山大量种植山油茶树。
一亩山地可种植山油茶树110株,管理得好的话,丰产期一年亩可产果4000至6000斤,亩产值达4000多元。但是,木梓的山地较贫瘠,树苗不容易成活,管理技术跟不上,成活率低,树苗生长不起来,投入的资金就会血本无归。种植的第一年,叶一凡就吃了苦头,由于请来的群众没有完全掌握种植要领,一个月后,种下的树苗很多都死了,需要重新补种。一株油茶树苗3元钱,补种一回,成本就增加了许多。
“多年来,别的地方的山地都有人来承包种植速丰桉,唯独我们村的山地没人要。深山里吃螃蟹,你要考虑清楚再干哇!”当年,亲戚们也劝他要小心行事。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迈开了脚步他就不想收回来了。“我租种村民们的山地,又返聘他们帮打工,还要带领他们发展山油茶业,这种方式可以让村民增加收入。干嘛不走下去?”铁定了心的叶一凡投入7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从木梓圩通往甘察屯3公里长的水泥路,在方便自己运送树苗、肥料的同时,也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几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请来林业技术人员上门培训群众,实地指导生产和管理,让群众逐步掌握了山油茶的种植要领,也帮助他加快了发展山油茶林的步伐。目前,他已在木梓镇发展了3000亩的山油茶林。今年,叶一凡获得林业部门300多万元的“木本油料”生产专项扶持资金。
高兴之余,他又有了进一步的打算:打造“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走“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计划今年8月投资500多万元,在木梓镇建设油茶加工厂,保价收购群众生产的油茶果进行深加工。同时,以基地辐射和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在油茶林里套种金钱草等中草药增加收入。在未来三五年内,引导当地群众发展3到5万亩油茶林。为此,他这几天又跑了一趟深圳和柳州三江,详细考察了解茶油、茶麸和中草药的市场情况,为下一步的加工生产做好准备。
新闻推荐
...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