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时节,柳州市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柳宗元活动。(资料图片)
●肖杰明
凡到过柳侯公园并游览过柳侯祠的人都会知道唐代柳州有两位贤人,一位叫柳宗元,一位叫刘蕡,两人都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两人先后被贬柳州并关心群众生活,表面上看两人的政绩大同小异,但当今市民悼念唐二贤时明显偏重于柳宗元,有些市民搞不清楚因此向媒体反映意见,要求对唐二贤一视同仁对待,要求悼念的形式、规模、次数一样,笔者认为这意见带有片面性,为说清缘由,笔者想把两人的历史作一个对比说明,以便弄清问题所在。
暂不说两人官位谁高谁低,只说两人的政绩谁大谁小,要不就会陷入“官大手表准”的烂泥中,离真理越来越远。
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在唐顺宗李诵的支持下进行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革新。革新失败后柳宗元等人的政治主张才停止实施。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刘蕡和百余名饱学之士应皇帝之召,参加提治国意见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对策”。在皇帝表示要认真听取大家对治国的意见之后,他怀着一片忠心,一口气写下洋洋数千言的建议,首先深刻揭露了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给国家带来的严重破坏,国家面临混乱……虽说这建议书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朝廷没有行文实施,和柳宗元他们的政治主张获得实施是有区别的。
刘蕡贬到柳州后,担任柳州刺史之下的司户参军事,管理户口、婚姻、田宅等事务。刘蕡经常下乡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帮助农民消灭田中害虫,保住收成。这当然是值得赞扬的,但比起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绩来说差距就大了。
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任剌史时有什么政绩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改革弊政解放奴婢
当时柳州有个土俗,穷人向富人借高利贷得以子女为抵押,如果过期不能还清借款,当债款与利息相等时,借款人子女即成为债主奴婢。柳宗元决心改变这种恶习,规定到债主家服役的穷人子女可按时间计算工钱,等到工钱与债款数目相等时,就责令债主把人质释放回家。柳宗元还自己出钱帮助一些无法还债的穷人赎回被抵押的子女。柳宗元的这一改革措施,不但使柳州许多穷苦百姓感恩戴德,而且受到了直接上司桂管观察使裴行立的赏识赞许,当作好经验在桂管的州县加以推广,一年内便使上千人获得自由。柳宗元的朋友韩愈在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任刺史,也仿照柳州的做法,使数百名沦为奴婢的穷人子女获得解放。
开荒挖井发展生产
柳宗元组织力量在大云寺旁边开荒,鼓励百姓发展生产。他还亲自在柳江边种柳树,亲自在柳州城西北角的荒地上种柑子树二百株,起到了发展农业的示范作用。
他到柳州后,看到城内居民都是用瓦罐下到柳江边取水。江岸很高,上下艰难,遇到雨天道路很滑,下河取水的人往往摔跤,苦不堪言。他到任后的第二年春天,便动用一笔罚款,请人在城北挖了一口六丈六尺深的水井并用砖砌好。这口井有很多冒活水的泉眼,水源充足,市民不但可以随时取井水供日常使用,还可以用来灌溉菜地,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便利。
诗文千古留芳
柳宗元忙于政务之余仍坚持写作,其诗文留芳千古。他跋涉考察驾鹤山、马鞍山、鱼峰山、小龙潭等处山水,写出《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描写柳州风光和少数民族习俗的《登柳州东门城楼》《柳州峒氓》等均为千古传诵的诗篇。记得1960年前后,柳州一位青年作家曾根据柳宗元写的《登柳州东门城楼》一诗写成一篇抒情散文,题目是“柳宗元登楼”,之后此文登在《广西日报》副刊上,引起不少读者关注。市博物馆一位老干部说:“用文艺作品宣传柳宗元,这是一种创新,值得我们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柳宗元的政绩要比刘蕡的政绩显著一些,柳州市民对唐二贤的悼念偏重于柳宗元是可以理解的。
新闻推荐
11月25日—12月1日,去参加今报读者折扣日“买到爽” 省钱热线:0772-2805196活动时间:11月25日—12月1日 招商热线:1867...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