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的气象资料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天气。 今报通讯员 朱斌 摄
昨日恰逢“世界气象日”,当天上午,约30名市民来到柳州市气象台参观。据了解,他们是同一个QQ群里的成员,特意借着这个日子,相约来到气象台了解气象知识。
由于前一天打过雷,大家对气象观测场里的一个白色圆柱形物体——闪电定位仪格外好奇。气象台工作人员表示,这东西其貌不扬,却能探知“雷神”的动向。闪电定位仪能监测到雷暴的发展过程,评估严重程度并预测雷暴的路径和强度,是开展雷电预警的基础“装备”。
除了与现代化的气象观测仪器亲密接触外,“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这一环节无疑最受市民关注。工作人员介绍,每天的天气预报不单单是写几个数字那么简单。首先,需要从地面测站、高空测站、气象卫星等多种渠道获取各种气象资料,这些原始数据要先到国家气象中心“兜一圈”,进行加工处理后,再通过气象卫星传到柳州市气象台。然后,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员就要根据这些加工好的“素材”——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再结合当地有关气象资料、地形等进行分析之后,天气预报的“大餐”才能呈现在市民面前。
气象部门还给来参观的市民发放了图文并茂的科普资料,以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如何防范气象灾害。工作人员称,柳州夏冬两季气象灾害最多,夏天的高温、暴雨、雷雨、大风,冬天的寒潮、霜冻、冰冻雨雪等是柳州最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目前马上就要进入汛期,在这一年中气象灾害发生最频繁的时期,气象专家建议,市民们不妨借着“3·23”世界气象开放日的契机,多了解一些相关气象知识及灾害天气下的防范措施,以备不时之需。1
今报记者陈枫 通讯员朱斌
新闻推荐
今报记者方凤琪柳州市的邹先生来电说,他打算今年9月自驾去新疆旅游,计划在新疆走和田、喀什、阿克苏、伊宁、克拉玛依、阿勒泰、乌鲁木齐、库...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