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高考考学生,报志愿考家长。没有经历过报志愿的家长,恐怕难以体会这句话的内涵。经历了两次帮孩子填报高考志愿的黄先生,在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终于有闲心谈填报志愿前后的故事。
黄先生的小孩名叫勇,经过半个月揪心的等待后,2010年6月22日晚上10点,终于通过电话查询到高考成绩——裸分568分,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的照顾分20分,勇在全区的排名大约在2200~3100名之间。此前,黄先生已经知道当年的一本分数线大约在500分,这就意味着勇已经顺利越过高考的门槛,有望考上重点高校。
经过在市直学校任教阿伯的指导,勇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天津大学。在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勇就顺利接到了天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到大学后,勇对所学的应用化学专业不感兴趣,一再要求回高中复读。黄先生尊重勇的意见,让他到柳州高中复读,第二次高考时竟考了618分。勇对上海交大心仪已久,虽然他的成绩已经达到上海交大的录取分数线,但不知道能否被自己喜欢的专业录取,为此,凡是有上海交大的咨询会,黄先生都会去参加,并与招生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了解情况。从跟踪了解中黄先生发现,对上海交大感兴趣的考生的成绩大多在600分左右。勇的分数在其中领先,这是勇填报好专业的保证。在报志愿的前一天晚上,黄先生又到宾馆找上海交大的老师,快11点时老师告诉他,勇的成绩基本可以确定在前10名,要报的专业大致可以保证。听了老师的话,黄先生才放心离开。
现在,勇不但读完了大学,还因为成绩突出,得到公派出国留学的机会。
新闻推荐
10月20日下午,柳州市民韦女士前往荣军路一家药店买药,却不慎摔坏柜台上一个药罐的盖子。店方要求韦女士按药罐的零售价进行赔偿,可韦女士只愿赔偿盖子的钱,...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