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龙城土壤,正焕发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今年以来,本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开设了“我们身边的微改革·新变化”等多个专栏,多视角、多形式、多点面地持续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义和积极影响,产生了正面的“示范效应”。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全景式、组合式系列报道,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以典型故事、典型人物为切入点,以各县区各部门打造的特色载体为展示点,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体系正面引导作用,弘扬和传播龙城大地汇聚的各种正能量,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并成为柳州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一种自觉行动。敬请读者关注。
重阳节之际,柳州市被誉为现实版“桃姐”家庭的李永忠家庭获“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红斑狼疮”缠上花季少女石媛媛后,各方大爱涌入病房;离世的年轻妈妈林桃凤无偿献出眼角膜,用光明延续大爱……近段时间,一个个爱的故事、一次次善举、一件件孝行在龙城大地闪烁、升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柳州行动”激发和凝聚起了股股正能量,引导和传递起了阵阵文明和谐新风尚,催生和汇拢起了推动改革发展的新力量。
柳州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内容,以思想自觉引导行动自觉,用行动自觉深化思想自觉。市委中心组举行学习会,专题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委书记郑俊康要求从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建设的基础、把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大力营造向上向 善的社会舆论氛围五个方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柳州的培育和实践。
8月下旬,在全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会暨推进百姓宣讲“百千万”工程现场交流会上,市委宣传部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敢做善成,持续推进全市百姓宣讲活动,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柳州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创新和打造了一批特色载体,构筑了“四大体系”,让其在龙城这块诚信友善的热土上演绎出了段段“最美和谐情”和双双“最美传承手”!正因为筑起和夯实了理论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明创建工作体系、舆论宣传体系的平台,生成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提供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营养,新故事、新风尚、新标杆在柳州犹如雨后春笋,形成“示范效应”。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柳州足迹”中,百姓宣讲“百千万”工程绘制了一幅广大干部群众广受教育、入脑入心、知行合一的生动图景:市直机关、各县区至少组织了100场“弘扬我们的价值观”百姓宣讲活动,全市1000多个百姓宣讲队伍开展1万人次以上的各级宣讲活动,受众超过100万人次……从细处着力,向实处着地。柳州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所有公共阵地,从博物馆到文化艺术中心,从东门戏台到鱼峰歌圩,从苗族坡会到侗族多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惠民中、在新建的86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持续“热传递”。如今,无论是《八桂大歌》还是童谣传唱,无论是露天电影还是山歌小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穿梭其间,潜移默化着、内化于心着、外化于形着。
柳州市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红黑榜”制度,形成“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良好风气。开展“守序排队”志愿服务活动,启动“志愿三分钟”大行动,倡导“公共生活我排队”的社会理念,开展“情暖夕阳,爱在身旁”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推动文明村镇、文明集市创建和“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深入开展,让文明和谐新气象蔚然成风。开启“网上模式”,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国梦”,让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流淌于龙城每个角落,为柳州市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注入新动力。
阵阵新风拂面来。全市正齐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歌”,让崇德向善成为自觉,为改革发展加油鼓劲。日报记者闫友明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记者段超、通讯员吴妮)自2014年10月1日开始,《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同一时间,《纳税服务规范》在柳州市国税系统的县级以上(含)办税服...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