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文革”暴发。文革”的初期是所谓的“四大自由”,即“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当时,“五角星”那一带是柳州市的中心,因此,五角星”那一带是全柳州市张贴大字报最多的地方。
“文革”初期,我还是一个青少年。当时全柳州市的学校都“停课闹革命”。待在家里的我,感到异常烦闷与寂寞。那正是长知识、渴望了解社会的年纪,于是,我每个星期至少有两次去“五角星”那一带看大字报。那时社会落后,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人们无论去哪里,都是靠自己的一双腿步行。我是从柳州河南片步行到河北片的“五角星”看大字报的。
那时的大字报,就是大幅的纸张上用毛笔写下的文章。五角星”那一带的墙上、骑楼的砖柱上,甚至一些房屋的门上,都贴满了大字报。
满怀激情的作者们,使大字报不断更新,有的大字报人们还来不及看,又被新一轮的大字报覆盖了。为了 不漏看每一张大字报,我从中山东路一侧的人行道,一直看到中山中路的末尾,然后横过马路,从中山中路末尾另一侧的人行道,一直看到中山东路。五角星”那一带,是中山路与解放南路纵横的十字路口。看完中山路的大字报,我又依序看解放南路的大字报。由于大字报很多,而我又很认真、仔细,所以每次去“五角星”那一带看大字报,都消耗我一个下午的时间。
“文革”初期的大字报,几乎把世上的一切都写得一无是处,大至前国家领导人,小至一本小说、一部电影、一篇文章,都被大字报“批倒、批臭”。后来,五角星”那一带的大字报的内容,由最初的“大批判”,演变成“文革”中不同观点的两派组织的激烈论战……给我们的民族造成巨大灾难的“文革”,已过去几十年了。当年去“五角星”那一带看大字报的经历,让我基本了解“文革”这场灾难的来龙去脉,令我难忘。
新闻推荐
...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