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身材、圆脸、说话时眼中有笑意,初次见到柳州名中医朱初良,他给记者的印象是温和、谦虚。
本硕连读、1998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后,朱初良来到市中医院工作,任消化内科主任医师。17年来,他致力于研究中医药治疗脾胃病,还是广西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朱初良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治疗,许多患者从各地慕名前来找他治病。
一名40岁出头的中医师,缘何能有这样的医术口碑?24日,记者对朱初良进行了专访。
专注研究博采众长
朱初良没有传闻中的那么不爱说话,但是对于花一整个下午用来接受采访这件事情,他是拒绝的,理由是很忙。
专访前,他正在医院5楼的胃镜办公区电脑前忙于修改一份学术PPT。
“我们是门诊 、病房‘一条龙 ’的工作模式。”从他专注的工作内容切入,朱初良打开了话匣子,从望闻问切讲到辨证施治,从《黄帝内经》讲到《伤寒论》。他一周中仅有3个半天的坐诊,其余时间不是在病房就是在会诊,带实习医生 、见习医生。24日上午坐诊,他看了60个病人。
他还清楚地记得2001年5月,医院刚刚成立消化内科的情景。14年过去,这个科室从只有5名医生,到目前有70多名医务工作者;科室从无人问津,到现在帮助了无数的病患者。
在学校,他的研究方向是中医药治疗脾胃病临床与实验研究,从医的这17年,他专注于脾胃病中医药治疗,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中西医治疗办法和处方。
他说,《千金方》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并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级,与现代主张的三级防治概念相近。他所在科室的外治疗法对脾胃病之“未病”“欲病”“已病”进行全面的调治,即通过针灸疗法 、民间疗法和新兴的穴位治疗疗法相结合的一系列穴位刺激疗法,融合众家之长,发展并应用了药穴指针疗法 、颈项推揉法 、中草药蒸气疗法 、自血疗法 、火针疗法 、姜罐疗法等20余种中医外治疗法,与内治法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柳州市第八批青年科技人才,两次获得柳州市科学进步奖,主持和参与了多个省市级课题研究,20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2013年获得正高职称……朱初良头上的光环和荣誉很多,他自己却记不住,还是医院的同事帮忙做了粗略的整理。
他的专注在于不放过钻研学术的机会,多次前往中国医科大学二附院 、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进修,到周边县份参加会诊 、传授技艺。
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
“朱医师,有病人急找。”“要让朱医师看过才放心。”采访数次被打断,两名病人对病情有疑问,坚持要见一见朱初良才能安心。经过他的耐心解释病情 、开处方,一名患有反酸胃痛的年轻小伙紧张的表情转为轻松。
通过采访和工作观察,不难发现朱初良身上鲜明的医生态度 、医生艺术 、医生信念。他说,多年的医疗工作,让他对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E.L.Trudeau医师的墓志铭“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有了很深刻的体会。他告诉记者的那个墓志铭有着耀眼的人文之光,翻译成中文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医生给病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朱初良说,与病人沟通病情 、确定治疗方案,依仗的是一个信赖感,特别是遇到脾气躁怒的病人,他的宽慰和理解,总是能把僵局打破,让火气降温。
胃肠疾病比较常见,治愈又容易反复,对此,朱初良说,患胃肠疾病的原因无外3个,饮食 、情志 、外感。认识病从口入,做到有病早治 、无病先防是关键。
“呕吐鲜血 、大量便血,严重的脾胃疾病带给病人的痛苦,真是惨不忍睹。”朱初良说,好医生的直接标志是能减少病人的痛苦 、治愈疾病。与西医标准化治疗手法不同,中医治疗关键在于医生个人的辨证论治准确度 、经验值及扎实 、不断提升的中医基础理论。
病人的存活率 、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是朱初良专注的关键点。他是柳州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引进者。2004年以前,柳州还没有开展“无痛肠胃镜”这项检查治疗技术。经过外出学习,与麻醉科同事合作,他在柳州率先开展了无痛电子胃肠镜检查与治疗,目前每年约有1万例病人接受这项无痛检查与治疗。
日报记者粟桂利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记者兰天)昨天从市农业部门了解到,今年柳州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绿盾行动”暨农药残留专项整治活动,把监督检测重点放在田间地头,以达到第一时间处置农产品质量安...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