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界的人士怀着极其强烈的民族仇恨,把美术当作斗争工具和武器,毅然拿起画笔,勇敢站在斗争的前列。
当时柳州经常举行美术展览,展出的美术作品多是现实题材,有控诉日军暴行的,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投降阴谋的,有歌颂军民抗日斗争的,有反映人民战时生活的,还有配合国际上反法西斯斗争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爱憎分明,尖锐泼辣,发挥了动员群众 、组织群众投入抗战的作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1942年3月3日至16日,演剧九队在柳举行的战地画展,黄荣灿的代表作《收获》《战争与和平》受到全国美术界的好评,他的木刻作品《修铁路》被收入《抗战八年木刻选集》。3月18日 、21日,《柳州日报》为“黄荣灿战地写生画展”开辟特刊,何家槐 、孙慎 、骆任行 、艾军 、丁波 、沈振黄 、宋绿伊等为特刊撰稿,对画展给予高度评价,并指出绘画创作的道路。其间,发表于《柳州日报》的美术作品有28幅,理论文章有15篇。
此外,还有1941年6月四战区特别党支部供稿在柳州中学内举行的木刻作品展览,共展出木刻作品300件。1942年3月31日,沈千逸在柳侯公园内举行《战地写生画展》等。
抗日期间的美术创作活动,除举行画展外,还以《柳州日报》副刊为阵地,发表美术作品、理论文章,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也十分活跃。发表的作品有力军的《劳工》(木刻)、野明的《我们要反攻》(木刻)、
林汉慕的《五卅惨案》、陆田的《下种子》《渡江女》《纪念塔》、李桦的《湘东小煤坑》等,理论文章有黄荣灿的《木刻创作技术谈》、婴子的《木刻像赞》、江虹的《我学木刻的经过》等。
街头漫画宣传是当时美术创作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美术工作者一手拿画笔,一手拿颜料桶,走上街即兴创作。他们甚至就地取材,用石灰、锅烟、红土、黄土、兰靛做颜料,以刷子做笔,在城墙上写抗日标语和画壁画,如《军民合作团结抗日》《中越同胞们!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动员起来,保边疆保家》《军民合作驱日寇》等,吸引了众多群众,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以抗日救亡为主旋律的抗战文艺创作,广泛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为抗日救亡作出了贡献。这一时期的文艺创作,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创作时间快,具有现实性 、群众性 、战斗性,在柳州的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后来解放战争时期的文艺创作乃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艺创作都有着重要影响。
(全文完)(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记者练冰 、通讯员潘惠玲)近日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中心完善了市人社局网站和柳州社保APP,在其中新增账号管理功能 ,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