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在融水镇罗龙村,村民陶进全讲述起父辈传下来的抗战故事。
罗龙村附近的融江边立有一座一米余高的人像石柱,这个小山坡因此得名石人岭。而真正让石人岭为大家所熟知的,还是1945年那场大获全胜的对日伏击战。
1945年5月28日,驻扎长安镇的日军58师团96大队掳掠了大量物资和100多名妇女。众人皆知,这是日军打算从融水撤退的征兆。但日军会选择哪条路撤退,却不得而知。
次日凌晨,驻扎在罗龙村的抗日挺进队第四分队经侦察获悉,在县城的400多名日伪军把掳掠到的群众、物资装满23条木船,另有十余船的日军和伪军,约400余人,准备沿融江向柳城、柳州方向逃跑。
融县抗日挺进队迅速制定阻击作战方案,并通知友军和村民自卫队进行配合。据史料记载,当时参战军民共计有挺进队的第二、三、四、五、六、七分队,友军何平部队、刘子标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一八八师李义别动队,以及附近村民自卫队共2000多人。以石人岭为主要阵地,拉开了从凤凰岭经滩底、东岭、罗龙、高岭头、杨梅大村等10余公里融江河岸伏击歼敌网。
拂晓,日伪军船队终于出现在融江水面上,随即就掉入了抗日挺进队第四分队凤凰岭伏击圈。打头阵的第四分队枪弹齐发,打得日伪军措手不及。乱了阵脚的日伪军不顾死伤,急忙顺水逃命。没想到被埋伏在滩底至东岭的第二分队、何平部队、李义别动队和随后追来的第四分队夹击。日伪军沿着石人岭一带仓皇而下。当日上午9时许,装有日伪军的船只早已 满是弹孔。大部分残兵弃船爬上河岸,一边负隅顽抗,一边夺路逃命。交战中,抗日挺进队第二分队队长陶树才、机枪手陶崇壮烈牺牲。
噩耗传来,各伏击战场军民怒火中烧,围歼日伪军的态势越发凶猛。
慌不择路的日伪军在腊蛇、杨梅、石浪、培村又遭受到第五、六、七分队抗日军民围追堵截,日军的头目今野一男被击毙于船上,大部分日伪军被歼灭。被日伪军掳掠的物资、100多名妇女悉数救回,石人岭伏击战大获全胜。
日报通讯员韦鼎标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记者廖冠华)9月2日下午 ,市总工会相关领导到柳州市困难学子家中慰问 ,为他们送上助学资金 ,并鼓励他们自立自强 ,在新学期新环境中取得更好的成...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