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老人正在公园花圃旁除草。今报记者王剑 摄
今报记者王剑 通讯员庞玉芳
“唱歌跳舞、打牌下棋我都不爱,能够每天到这里来,拔拔草、扫扫地,我就开心了!”今年87岁的王正芳老人,平时爱去鱼峰公园义务劳动。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三年多,每次只要看到他,周围的人就会开玩笑说:“阿公,你又过来上班啦?”
王老不是公园职工,不过,总有人会把他误认为是公园职工。这位瘦小的耄耋老人,常常搬张小凳坐在花圃边上,弯着腰给园林苗木清除杂草,一招一式,跟专业的园林工人的确没有多大分别。有时候,他还戴着一顶草帽,看不清楚脸,许多人都不知道那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大爷。
当然,常去鱼峰公园的市民游客,对他早已不再感到陌生。有时见他去“上班”,一些游客还会凑上前去跟他聊几句,夸他是鱼峰公园的“最老员工”。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也很喜欢这位“最老员工”,但为了避免误会,他们常常会向游客解释:阿公不是公园职工,就连临时工也不是,“阿公那么大年纪了,我们请不起啊!”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不用公园安排工作,只要天气晴好,他自己带着镰刀、扫帚,到了公园就埋头干起活来。阿公一般上午10时开始劳作,下午4时左右收拾工具回去休息,“有时我们收工了,他还自顾自地忙碌着。”
昨日,记者在处处飞歌的鱼峰公园里,见到了正在专心“工作”的王正芳老人。周围唱歌跳舞的市民对他没有丝毫影响,老人家一直保持弯腰姿势,手握镰刀细心除草。直到记者拍完照片,走上前去打招呼,王老这才抬起头来。
“我这也是找乐子,不干活我还不自在了!”王老是湖南永州祁阳县人,乡音浓重。他说,自己的儿子、孙子都在柳州工作,于是就把他也接了过来。老人家在乡下干惯了农活,刚到城里来时反而住得不太习惯,直到找到了这份在公园里帮忙除草、扫地的“差事”,一干就是三年多。
王老还说,儿子其实不想让他这么辛苦,常常劝他别干了。可他自己就是闲不住,晚辈们劝,他就说:我每天出去活动活动、运动运动,有什么不好?于是晚辈们就不再劝了。
采访过程中,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小的“秘密”:其实,王老的两个孙子就在公园工作。而且,他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错,儿子是做工程的,来柳打拼30多年,买了3套房子,还有两辆汽车。
如今,王老已经有了曾孙,但与在家安享天伦之乐相比,闲不住的王老还是更加喜欢到公园里去干点活。除此之外,老人家惟一的爱好就是小酌几杯。“饭可以不吃,但是酒不能不喝,活也不能不干。”王老伸出那只因为劳动而变得十分粗糙的右手,笑着说。
老人家和记者聊了不到20分钟。临了,他又指着地上的镰刀、扫帚,说:我得干活去了。1
新闻推荐
在柳州市五岔路口柳石路西侧的小游园,新建了一个凉亭和多张椅子。凉亭顶部用玻璃遮盖,柱子以大理石、木头为主。亭子下的石凳上还专门铺上了一层木板,这看似不起眼的小...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