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记者岑琴
2013年,本报记者曾对柳州市泥头车在马鹿山东面牛车坪地界乱倒建筑渣土的现象,以《泥头车“搬”来几座山》为题做了系列报道,过了两年,那里的情况怎么样了呢?
部分黄泥山仍在
昨日下午,记者回访马鹿山一带的“人造黄泥山”时,发现随着道路的修通,昔日道路两旁的黄泥山也正在被开发成为楼盘,但是部分未被开发的黄泥山仍在,而且被堆得更高了。
在马鹿山东面,市民杨师傅正在黄泥山山顶上的一片荒地种菜,离他的菜地不远处,就是成堆的新鲜建筑渣土。杨师傅告诉记者,他在这里种地一年有余,这些渣土是最近才运过来的,这些渣土就倒在原来黄泥山的顶部,约有半个足球场大小。
当年,记者采访时这片黄泥山已经高出附近小区楼房10多米,如今泥头车拉来的新渣土一倒,又往上“长”了1米多。由于渣土未经碾压,雨水一淋,泥土松散,踏上去就是一脚的泥浆。
这些渣土是从哪里运来呢?杨师傅称他看到是附近工地拉过来的,由于担心这些渣土影响到附近的菜地,有人曾经制止过这些泥头车,但没有用。
在这座黄泥山的下方,就是柳州市的保障房项目文庭新居的施工现场。记者走访该工地时,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接手该项目时,已经清理了约4万方的渣土,不过,对于渣土的去向,这位工作人员则语焉不详,只说拉到了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但具体是哪个填埋场则说不出名字。
经审批填埋场有27处
2013年,本报记者从柳州市环卫处建筑垃圾管理站了解到,当年经柳州市审批的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场有12个。随着建筑垃圾倾倒量的增加,旧的消纳场有的已填满,到今年为止,柳州市通过审批的消纳场有27个。
昨日,柳州市环卫处建筑垃圾管理站站长郭井元介绍,深圳相关滑坡事件发生后,柳州市政府也要求各部门排查消纳场的情况,以确保消纳场的填埋物对周边建筑不造成影响,不存在安全隐患。当天,该站已经排查了七八家填埋场,并表示要在25日前,将27个消纳场全部排查一遍。
记者采访中发现,建设项目的渣土一般由开发商自行“消化”,雇车拉到别处倾倒。由于正规的消纳场需要收取一定填埋费,一些运输车辆出于利润考虑,就会存在偷倒偷排的现象,马鹿山牛车坪一带的黄泥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人造”出来的。
新闻推荐
12月16日,柳州市罗池路东一巷,小卖部的阿姨用算盘来计算找零,算盘如今已经成为稀罕物,会用的更是少之又少。 搭客佬 摄(稿酬40元)...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