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 ,他起床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下楼拿他订阅的报纸《广西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健康文摘》《柳州日报》 ,洗漱完毕后便开始早读 ,一读便是两个小时。
他是何干夫 ,鱼峰区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的老党员 ,今年84岁。在组织的评价里 ,他德能勤绩廉样样过硬;在儿孙的心目中 ,他是一心扑在工作、只爱读书的倔老头;在群众的视线里 ,他是为民办事、和蔼可亲的大好人;而在妻子玉坚的眼里 ,他还是那个和她相 濡以沫、对她体贴入微的老伴。
年轻时 ,何干夫参加过游击队 ,当过土改队组长、公社书记。
受党的影响 ,他一直以做一个合格的、有担当、有正气的党员为最高要求。三个孩子 ,不仅没有沾过他的一点光 ,反而遭受了更严格的“约束”。大儿子何军读大学穿的衣服是打补丁的 ,二儿子三女儿也是受父亲的影响 ,待人诚实善良 ,一身正气。
那么 ,何干夫给这个家留下了什么?“欲高门第须为善 ,要好儿孙必读书。”何干夫说 ,虽然他从没有为这个家谋过一点点私利 ,但朴实守正、热爱读书的家风 ,却在他和家人共同的坚守下 ,潜移默化地成为这个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前上班回到家 ,第一件事就是要在家里批阅很多文件 ,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 ,也非常喜欢看书 ,独处的时间几乎都是以书为伴。
1977年恢复高考后 ,大儿子挑灯夜读 ,考上了广西师范学院 ,更被院方点名留下来当助教。对于书籍 ,孩子们是如饥似渴 ,他们夫妻俩每每到外地出差 ,给孩子带的礼物就是书籍。“一回到家 ,孩子们翻包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书。”何干夫告诉记者 ,给孙子的第一份新年礼物就是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何干夫说 ,只要知书达理、胸藏万卷 ,一样可以散发优雅的气质。
“诚挚待人、认真工作、节俭生活是我从爷爷身上获得的宝贵财富。”何干夫的孙子何棣 ,如今已在 阿里巴巴集团工作 ,与记者聊起家风的影响 ,他表示 ,“在我们成长的每一个节点 ,爷爷都教导我们与人为善 ,这对我们来说是受益匪浅的。”日报记者 帅君
新闻推荐
从破败回归“有型”,让陈旧焕发“青春”。自从柳州市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力度,全市的文物保护单位都在逐步被还原成它们当年的样子,并宁静地诉...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