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父爱之调查篇
南国早报记者刘冬莲
在大家的观念中,“中国式父子(女)关系”的情感表达和互动,较母子关系更内敛。南国早报官方微信近期发起的一项小调查显示,有27%的投票者与父亲话题多多,另有27%有时则不知与父亲聊啥。心理咨询师认为,爸爸也很需要关心,更亲密的父子关系,需要双方都走近一步
讲怎么过节
带父亲吃大餐过节最热门
说起怎么过父亲节,许多人首先想到吃大餐。在南国早报发起的小调查中,500多人参与投票,在关于过节送父亲什么的项目中,有24%的人选择了给父亲做顿饭或去吃大餐,成为最热门选项。
网友“沈小白”在柳州一家医院工作,平时不在家住,所以她早就想好要在父亲节当天回家给父母做顿大餐。而父亲节这天给爸妈做饭,是“沈小白”大学毕业后开始坚持的过节方式,至今已有五六年。
也有人专门带父亲去旅游的。网友“kk”的父亲何若竹今年70多岁,父亲是《南国早报》的忠实读者,经常在早报上看见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报道,很向往。网友“kk”和哥哥就选在父亲节前几天,专门带父母到防城港看海。
说父子(女)关系
27%聊得愉快,27%有时不知聊啥
你和爸爸聊什么?在南国早报官方微信做的小调查中,有27%的投票者觉得跟爸爸有很多话题,聊天愉快,但也有27%的人表示有时不知和爸爸说什么。另有10%的人选了和父亲话不投机的选项。
张女士是南宁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其父亲已年过七旬。今年父亲节,家人提前好几天在酒店订了一桌酒席给父亲过节。但张女士也表示,她父亲如今独自一人居住,父女之间有时不知聊什么,他们兄弟姐妹回家多了父亲有时还觉得麻烦,说让他们管好自己的生活就行。张大姐也只能在开车到附近时,绕到父亲平时出入的地方远远地看着。
刘女士也觉得自己的父亲挺孤单。小时候和爸爸很亲近,可是长大后和父亲却没什么共同话题了,和母亲却可以说很久的体己话。
网友“沈小白”则属于和父亲话题不断的那部分人。她说,父亲接近60岁,体型高大,颇有些不怒自威的感觉,但其实是个非常居家的男人,煮饭、拖地等家务活大多他干。只要她和妈妈提起想吃什么,最多过两天父亲就会买回来。看见女儿房间乱,父亲有时还帮收拾。正因为父女仍亲密无间,所以“沈小白”和父母都有很多话题聊。
论如何相处
一起做事创造共同话题
为什么母子关系往往比父子关系更亲密些?6月17日,广西民族大学教科院教授、广西绿荫妇女咨询中心理事长、广西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雷湘竹说,父亲和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不一样。传统观念认为,父亲是家里顶梁柱,负责养家糊口,而家务活、管孩子是母亲的事。
因为角色定位不一样,许多爸爸专注工作,不太善于表达情感,也不太注重与他人情感交流的需求。妈妈则比较感性,善于关注家人的情感变化和需求。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严父慈母的角色搭配,子女容易对父亲产生畏惧感,长大后常常不太亲近爸爸。
还有一些多年单身的父亲,养成了独来独往的习惯。而子女们以前各忙各的,如今有了时间想多回来关心父亲,反而不知如何相处了。还有的父亲比较自强,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会出现把子女往外推的个别情况。
这种情况下,子女需在心理上认同父亲的价值,选择他喜欢的方式去关心他,或者创造机会共同做些事情,创造话题。比如喝点小酒,打开父亲的话匣子;一家人一起去旅游,聊些小时候的故事、家乡风土人情等等。还有很多父亲会隔代亲,跟孙辈很亲近,子女也可以此为桥梁,增加和父亲的沟通互动。双方各走近对方一步,关系就能一步步拉近。
新闻推荐
16日下午4时52分,三中路上,一辆6路车(桂B35071)停下来,让行人先走。今报记者颜篁摄16日下午,跃进路上,一辆39路车(桂BA7102)停下来,让行人先走。今报记者颜篁摄16日下午,在柳石路工人医院门口的斑马线上,虽然...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