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南京地铁三号线柳州东路站,是过江第一站。每天,大量的上班族从这里搭乘地铁进主城上班。由于人流量过大,这个地铁站每天都非常拥挤。6月22日,上班早高峰,记者在地铁站候车通道上发现,一群农民工兄弟席地而坐,为了不影响上班族出行,眼看着一班班列车驶离,却迟迟不愿上车。
何勇(山东职员):一群正要回家的农民工兄弟,只因随身携带的行李太多,担心影响上班族乘客乘坐地铁,耽误他们上班,就放弃赶早乘坐地铁去车站候车,而是默默地蹲着等候出行早高峰过去,享受难得的城市慢生活。农民工兄弟的这种选择,令笔者很感动。
主持人:据报道,这群农民工兄弟在地铁站足足延后了两个多小时,才上了地铁。
杨朝清(湖北教师):在现代社会,时间就像一个紧箍咒,裹挟了太多人的喜怒哀乐;争分夺秒的匆匆脚步,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当大多数人都争先恐后地挤地铁的时候,一些农民工却选择了礼让。这些看着并不光鲜和体面的农民工,却用关心他人、体谅他人、帮助他人的成人之美,让公共生活更加温暖,让这个城市更加美好。
主持人:对于此事不能止于感动,大家也应有所行动,让农民工同样感到温暖。
范子军(江苏职员):农民工是城市重要的建设者,对推动城市发展、方便市民生活等方面的贡献大家都心知肚明,理应得到大家的尊重。他们干着苦脏累的活儿,生计压力、工作节奏、工种性质等,往往又使他们很难做到每次出门都打扮得干净利落,此刻尤其需要大家的理解和体谅,而不是苛责、排斥。当农民工们换位思考尽量不给他人带来困扰的时候,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吝啬我们应有的友善和包容?大家彼此尊重,社会才会温馨、和谐、美好。某种意义上说,善待农民工、尊重农民工,消除任何场合、任何可能对农民工群体的歧视,就是对农民工“等地铁”的最诚意点赞,也是现代文明社会城市应有的风度和风景。
邮箱:shiping@xawb.com
shiping029@sina.com
新闻推荐
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乐章 ——柳州市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聚焦(四)
本报记者覃伟立在柳州市生态宜居馆的墙上,挂有很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照片。照片记录了当年柳州污水横流的场景,有的是污水涌出直排柳江河……柳州市委宣传部部长焦耀光记得,1996年的一场酸雨,导致...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