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新闻 柳江新闻 柳城新闻 鹿寨新闻 融安新闻 融水新闻 三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柳州市 > 柳州新闻 > 正文

书报亭:正在消失的街头“文化记忆”

来源:南国今报 2018-01-18 16:13   https://www.yybnet.net/

柳州书报亭面临拆除。 在白沙路经营了8年的书报亭即将拆除,梁女士感慨良多。

今报记者周育舟黄远来/文

记者张存立/图

1月16日南国今报官方微信发布消息:根据柳州市政府规划管理要求,2018年不再批复书报亭占道经营许可证。这意味着柳州上百个书报亭将面临“退休”。连日来,随着柳州街头书报亭陆续开始拆除,陪伴柳州人20多年的这道“城市文化风景线”渐行渐远。

1

一个书报亭养活一家人

“大病医保的新政策对贫困人口来说是件好事。”1月17日上午9时30分左右,一名60多岁的大爷在柳州市人民医院大门前的书报亭买了一份《南国今报》,看到头版有关于大病医保的内容后,正在医院住院的大爷颇有感慨,从报架下抽出一张凳子就坐下来和书报亭里卖报纸的甘女士聊起来。

甘女士的书报亭已经开了10年,她说:“人民医院搬到文昌路这边以后我们就在这里了,附近有医院、学校,刚开始生意还是挺不错的。”

最早,甘女士的书报亭是她父母操持,两个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加起来约2000元,为了补贴家用,老人就租下了书报亭做点小生意。2014年甘女士下岗后,就和父母一起经营这个报亭。一家几口人的生活费和甘女士女儿上大学的学费都靠这个小小的报亭支撑。

医院的医生上班早,很多医生习惯先在报亭买上一份报纸,再去办公室。甘女士年过七旬的父母总是早晨7时准时来到书报亭,摆上当天最新的报纸。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了10年,即便是现在买报的人越来越少,他们也依旧坚持。

家住行署大院的韦建是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因为身患疾病无法从事正常的工作,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他家申请到书报亭经营资质,1998年在弯塘路行署大院路口开了一间书报亭。这间报亭到现在已经经营了20年。

早前书报亭是由韦建和父母经营,后来随着韦建身体每况愈下及父母年事已高,这间书报亭就转给朋友经营。韦建家每年能从书报亭的经营收入中分得3000多元,虽说金额不多,但多少也能缓解韦建家的经济困难。

回忆起当年报刊杂志畅销的情形,韦建的母亲说,那时每天卖上百份报纸不成问题,每天厚厚的一大摞报纸几乎全部卖完,这一两年平均每天只能卖出三四十份报纸。虽然经营状况大不如前,但有收入总好过没有。

2

书报亭主的百味人生

在连塘路金惠大厦前经营书报亭的梁师傅今年54岁,只有4平方米的书报亭里,他已经坚守了近15年。虽然从1月1日起,邮政公司已经不再为其送报刊和杂志,但是他仍坚守在书报亭里,处理着这个即将被拆除的书报亭的尾货,陪伴书报亭这个“老友”走完最后一程。

“我这个口车流多,人流少。虽然生意比不上市中心那些大户人家,但是也有不少忠实读者。”梁师傅说,多年以来他经营着五六十种报刊杂志,但是卖得最好的还是《故事会》、《参考消息》、《南国今报》等,并培养了不少固定读者群。

“这两年手机阅读对报纸杂志冲击很大,销量也锐减,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群光顾。”梁师傅说,眼下他这座有了将近15年历史的书报亭也将拆除了,原本想着守着这座书报亭养老,“看来还是不能如愿了”。

和梁师傅一样陷入彷徨的,还有在八一路小广场经营报刊生意的蔡女士。今年60多岁的蔡女士和丈夫、儿子一起靠经营两个报刊亭营生,一家人开了多年书报亭,也认识了很多老朋友。蔡女士说,她有不少固定“客户”,有喜欢漫画绘本的学生,有喜欢政治军事的青年,有喜欢健康养生的老人,如今还没来得及说再见,报刊亭可能就要拆掉消失了。

在梁师傅和蔡女士的书报亭,记者看到,现在他们都是在处理剩余的书报和饮料等尾货。梁师傅和蔡女士都说,柳州和全国绝大多数城市情况差不多,书报亭的收入来源从主要靠卖报刊,转换成卖水、饮料、电话充值卡等,来弥补报刊销售下滑带来的收入减少部分。

梁师傅和蔡女士也承认,现在自己的收入主要来自饮料,而这一点也让柳州书报亭的生存受到很大争议。不过,有报刊阅读习惯的市民,却并不介意书报亭卖点饮料维持生存。有着多年阅读习惯的市民张洁甚至认为,书报亭可以售卖些具有柳州气息的特产,比如袋装螺蛳粉、牛腊巴、云片糕等。“应该去规范它、提升它,不能一拆了之。”张洁说。

3

紧跟时代也怕被时代抛弃

“要一瓶水,可以扫码支付吗?”前来买水的年轻人不等答复就直接掏出手机,似乎确信在书报亭也可以用手机支付。果然,甘女士拿出一张支付宝二维码,年轻人扫一扫就完成了支付。

“现在很多人出门都不带钱,我们也要紧跟时代步伐,让人家可以轻松消费。”甘女士说,现在书报亭支持支付宝和微信付款,也可以给没带现金但是需要用现金的人换点小钱,比如想坐公交车没带钱,或者在医院交费的时候发现现金没带够,都可以在书报亭扫码换现金。

除此之外,书报亭还提供电动车充电、手机充电等服务,让书报亭不再只是一个卖报纸和杂志的地方,更像是一个便民服务站,路过的人口渴了可以买瓶水,想上厕所买包纸巾,迷路了还可以问问路。

近年来,书报亭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而在书报亭买书买报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报亭的经营者们要想维持生活,不得不另辟蹊径。

“以前学生时代网络不发达的时候,要想了解喜欢的明星动态,除了看电视就是买杂志了,我买了好多《当代歌坛》、《轻音乐》、《看电影》之类的杂志。”李语萌是一名“90后”,当得知书报亭要被拆除后,那些关于书报亭所承载的青春记忆一下子就涌上了她的心头。

李语萌说,当年的青春读物也很受欢迎,《花溪》、《花火》、《最小说》等畅销杂志几乎在全班女生之间传看,“《读者》、《青春文摘》、《意林》之类的文摘类杂志,为了写作文也会买来看。”虽然满怀不舍,但她也承认,现在的确很少看纸质的书籍了,更别说在书报亭上买报纸买杂志,“网上五花八门的消息多得看不完,各种书籍几乎也都有了电子版,就连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会在手机上下载免费的电子书了,买书报的人就越来越少。”

“人们不读书不看报了我们就不生活了吗?没办法,只能靠卖水、零食、玩具等杂七杂八的小物件挣点,能挣一分是一分。”甘女士一边给顾客找零一边说。

4

希望书报亭在街头停留久些

锦绣路的书报亭被拆掉前,覃秀珍喜欢买《南国今报》、《柳州晚报》、《故事会》、《知音》、《读者》……当看到昔日的书报亭消失在街头后,伴随了她近20年时光读书看报的习惯,不得不变了。“书报亭没了,我早上买不到报纸杂志,吃粉时总感觉少了点味道。”

今年40多岁的覃秀珍来自融水乡下,高中毕业后就来柳州打拼,她说刚来到柳州时举目无亲,孤立无援。在每个孤寂无人的夜晚,她都会在书报亭买一些报纸杂志,打发寂寞时光,陪伴她这个外乡人度过漫漫长夜。

覃秀珍感叹地说,也就是在那时,她逐步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刚开始我最喜欢看《故事会》,逐渐什么杂志都有涉猎,感觉里面的故事时不时会有我的影子,让人看起来格外感动。后面就喜欢看今报、晚报,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服务生活和工作。”

覃秀珍还得意地告诉记者说,她前一份工作就是在今报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广告而找到的,“那时候今报上刊登了一份餐厅招募管理人员的广告,要求有从业经验。那时候我刚好在一家餐馆做了两三年,急需新的平台历练自己。看到广告后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去应聘,没想到竟然被录用了。之后在那家酒店做了五六年的管理,也正因为有了这份工作,我的职务一层层得到提高,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

如今,看到书报亭一个个消失在视野中。覃秀珍心里五味陈杂。她说,虽然现在可以通过手机了解相关信息,但是她还是信赖报刊杂志,留恋那种印在纸上的油墨香。

今年27岁的韦浩对书报亭的消失心里也颇有遗憾。韦浩说,童年时光他在书报亭中找到了不少童真乐趣,当时为了买几本漫画绘本,他经常和小伙伴凑着零钱买书,然后大家轮流看,非常过瘾。

“虽然现在大家都在通过手机获得各类信息,但是网上的信息真真假假,远不如报刊杂志来得真实。”韦浩说,虽然书报亭被拆除的大趋势无法避免,但他仍希望书报亭能在街头再停留久些。策划、统筹:刘山

新闻推荐

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一批人事任免事项 市监察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产生

日报消息(记者陆晓艺)1月17日下午,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召开,审议并表决通过柳州市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人事任免事项。会议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俊康主持。市人大常委会副...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赏驾鹤晴岚2018-01-18 12:13
猜你喜欢:
书画拍卖公告2018-01-18 12:13
评论:(书报亭:正在消失的街头“文化记忆”)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