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各类兴趣班报名火爆,家长们都进入暑假“刷卡模式”。补知识、补见识、补特长、补体格……暑假几乎成了家长给孩子“大补”的最佳时机。据中新网报道,柳州李女士给孩子报八个兴趣班,一周七天都排了课。
兴趣班真能培养孩子的兴趣吗?恐怕是背道而驰。
兴趣班的选择权在家长而非孩子,这就违背了兴趣班的设置初衷。从新闻中李女士所言“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上各种兴趣班,让自己孩子窝在家中,我实在是受不住”可见,许多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是出于攀比、焦虑,而非孩子自主意愿和兴趣。大好暑期,排满各类兴趣课,很难不产生逆反心理,如此培养结果可想而知。
不能否定兴趣班的存在价值,毕竟有些兴趣班的确能丰富孩子的课业生活。但是,部分兴趣班流于形式,唱几首歌就是音乐班,做几个实验就是科技班,出国玩几天就成游学班了。这种逐利的兴趣班,未考虑孩子的主体性,能有多少专业性?而且,兴趣班的课程设置过于程式化,哪节课跳什么舞蹈,做哪个实验都是老师说了算,未能充分因材施教,课程安排也是年复一年,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孩子拥有家长期待的创新性、创造性。
许多家长要喊冤了,“不是我想给娃报班,小升初、初升高大多有特长加分项,不报班上不了名校啊。”为此,今年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指出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这说明国家层面上,已不鼓励各种商业用途的变相兴趣班来压抑孩子的天性,影响孩童的成长。
孩童的天性就是玩,俄国著名教育家列斯加夫特曾言“我们应该利用游戏,教会儿童掌握自己动作的本领。”过多的兴趣班安排不仅会耗费家长的财力,更会压榨孩子的玩乐时间。家长与其让孩子不甚情愿地在各类兴趣班中辗转,不如趁暑假的大好时光多陪陪孩子,让其在大自然中充分玩耍。
新闻推荐
柳州市工商部门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活动 教您识别虚假
记者莫小珊通讯员李婕晚报讯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然而,一些超市和厂家却在广告上大做文章,欺骗消费者。为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