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特教学校教师卢瑜正悉心为孩子们讲课。
◎优秀教师风采
今报记者巴方文/图
明亮的大眼睛,齐肩的长发,身材窈窕,卢瑜即便不施脂粉,走在学校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她是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二年级班主任,她的学生都是听力障碍者。从学生们看她的眼神就能感受到,他们对这位老师的喜爱。
做学生的朋友
和其他爱生如子的好老师相比,卢瑜老师显得有些另类,她从不主张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学生有自己的父母,老师何必越俎代庖?“我更愿意做他们的朋友,彼此尊重,保持舒适的距离。”她说。
特教学校的学生,八成以上家庭条件都比较贫困,父母长时间在外务工,没有时间、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关注孩子的各种问题,这让学校和老师们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工作。
班里有一个来自贺州的女孩,冬天腿上干燥瘙痒,忍不住抓挠后起了疹子。告诉父亲后,父亲并不当一回事,让她擦一点药膏了事。但女孩腿上的疹子很长时间没好,疼痒难忍,哭着告诉了卢瑜。卢瑜立刻打电话严肃斥责了家长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忽视,女孩的父亲在电话中还有些生气,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校医给开一点药擦一擦就好了。
“我没有任何退让,要求父亲当日必须到学校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治疗。”家长依然敷衍,卢瑜连着打了六七次电话,强烈要求家长尽责,女孩最后才得到了医治。
卢瑜说,像这种将责任推卸到学校和老师身上的家长很普遍,也许他们觉得:我在外地不方便,给点钱,你们老师帮个忙就好了;衣服不够穿了,老师你周末带孩子去买一下吧;孩子不听话,老师你多关心一下他吧……“对孩子来说,父母才是第一责任人,老师没有义务替代父母。事实上,也替代不了。”
没有规则的日记
卢老师的教育理念很“西方”。“因为负责的班级都是高中学生,我希望学生和我的交往是成人式的,互相尊重的,成熟的,真实的。”
兼任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工作,卢瑜要求学生写日记并坚持批改,不限内容与字数,不必每天汇报学习生活,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没什么事摘抄两句自己喜欢的文段也可以。她只要求大家坚持练笔,改善听障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低的现状。
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反而喜欢在日记里面和老师倾诉。“他们把自己心里的秘密偷偷告诉我,请我给他们保密;还有人在日记里面打小报告,今天晚自习谁和谁又聊天了没写作业;或者说自己和家人之间的矛盾、烦恼……我们把日记本当成一个沟通的信件册,默默建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
平等,默契,信任,还有秘密的分享,大家都喜欢上这样的语文课。
从不给学生灌鸡汤
因为面对的学生大多存在这样那样的生理缺陷,学习能力和其他能力相对弱,所以特教学校的很多老师会不自觉地降低对他们的要求,甚至愿意替学生做一些本该学生做的事情,但看上去很温柔的卢瑜却从不如此,甚至还有些“强硬”。
“我从来不会给他们灌鸡汤,”她觉得,越早让这些学生意识到社会的残酷越好。上苍并不一定会因为某人的残疾而给其额外的才能。作为一个平凡的听障学生,既不能自怨自艾沉溺于悲伤,也不能被鸡汤灌醉以为前路平坦,而是要客观理智地认清现实,更努力地追赶普通人的脚步。
在拉着学生让他们清醒看世界的同时,向来喜欢“冷思考”的卢瑜还是会流露特有的温情,讲很多“课堂以外”的事情给这些特殊的少男少女——
男孩子要怎么长高?长痘痘了要怎么处理?女孩子生理期时该怎么保养?该怎样保持身材的挺拔?怎么打扮自己让自己更受欢迎?你们没有意识到的聋人的坏习惯有哪些?那些能听到声音的同龄人,他们都怎么生活?
卢瑜手口并用,努力向他们传达着这样的理念,台下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望着她,专注而信任。
新闻推荐
记者雷媛媛晚报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2018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今年水上狂欢节将于10月1日开幕,举办时间...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