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慷慨激昂的旋律,吹着芦笙的柳州侗哥和带着闪闪银光头饰的苗妹欢快地走进会场,象征柳州工业精神的“小E”向主席台整齐划一驶来……自治区成立60周年群众文艺表演彩排现场,来自柳州的演出团队,正在为节目《柳州新交响》走场训练。距离正式演出时间越来越近,为了呈现最具“柳州水准、柳州特色、柳州气质”的高品质演出,柳州演出团队600多名演职人员正在南宁全力备战。日前,记者走进演出团队,感受演职人员紧张的训练,直击彩排现场背后的故事。
早出晚归 全力以赴
“从早上6点起床到回酒店,走了25000步。”11月29日晚上10时,柳州演出团队导演冯斌的微信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运动步数。白天,冯斌奔波在彩排现场,指挥600多名演职人员配合整体效果变换队形,确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队形、每一个手势都协调到位;晚上,彩排才刚刚结束,冯斌又立刻召集团队里各领队和后勤人员开会,协调第二天的训练安排和解决当天出现的问题。“演出团队按照半军事化管理,对作息时间、排练时间、排练纪律都做了严格规定。”冯斌告诉记者,由于是大型节目,内容复杂,很多时候都是当天晚上才知道第二天彩排的节目内容,这就需要演出团队克服早出晚归的困难。
每天的训练都像打仗一样,但冯斌说一定要把这一场硬仗打好,在3分钟的表演时间里把柳州最有代表的特色展现出来。这些特色主要体现在民族与现代相融合:比如把苗族的银饰、侗族的芦笙、时尚的车模、新能源汽车几种看似不同风格的元素结合在一起,体现柳州“山水城市工业最强、工业城市山水最美”的独特魅力。
团结协作 凝聚一心
十年前, 李梦莹还是大学生,以演员身份参加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演出。今年她再次参加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活动,成为演出团队的小领队。她说团队里的演员都很辛苦,特别是女演员,穿戴苗族服饰很花时间,从最里层的裙子到最外面的银饰,穿戴整齐一次就要花上20多分钟,“虽然穿上这套衣服很麻烦,但是走在路上,银饰‘铃铃铃’地回响,引得大家回头看,姑娘们还是很高兴的。” 李梦莹说,因为衣服的沉重,排练时要来回跑动,一个演员的鞋子上绷带脱落了,是后勤人员第一时间发现,立即上来帮忙修好绷带,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衔接好。“大家的团结协作精神特别好。”
后勤的工作不在台前,但是同样重要。市艺术剧院的后勤工作人员在这里一直都是忙碌着的。他们要联系包车接送演员,订购盒饭在最合适的时间分发给各个不同团队的演职员。后勤人员姚姐的桌上摆满一大堆各式各样的药,方便随时能用得上。为了给演员们争取更多的时间排练和休息,后勤人员科学巧妙地安排所有后勤细节,尽量不要浪费大家宝贵的休息时间。后勤组的张龙凤告诉记者,这次排练,E200尤为受人瞩目。“我们要负责把排练阵容的E200轮流拿去充电,十几辆E200排队在南宁街头,很是拉风!”
柳州演出团队的努力,得到了演出总导演胡巨英的点赞,他说:“柳州演员的状态是全场最好的,因为他们的表演中有一种精神头儿,有精神气质,特别豪迈!”
本报记者 周枳伽 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集体庆生快乐游戏记者付华周晚报讯11月30日下午,柳州晚报创业者俱乐部上百家会员单位聚在一起,为11月份过生日的会员集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