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在指导会员健身。
今报记者廖艳明文/图
力万健身馆保利店关门、Dz健身俱乐部关门、佐敦健身馆关门……近两个月,柳州已有三家健身馆关门。而近年来,柳州健身场所频频关门,经本报报道的已不下10家。那么,柳州健身行业为何频陷“关门潮”,未来又该如何发展?
1
三次办健身卡全部遭遇关门
柳州市民张女士是一名健身爱好者,近年来,她办了三次健身卡,但都遭遇“关门事件”。
2014年过完春节后,位于跃进路的卡特健身会所突然停业,里面的健身器材全被搬空,大家都怀疑老板经营不善卷款跑路。后经原柳州市工商局北站工商所调解,包括张女士在内的近500名会员,共拿回近30万元退款。
第二次是柳江大桥下的三强健身,因房子被拆,健身房关门,张女士等人的会员卡转到其他店消费。
第三次就是冠亚尚成国际这家健身房。张女士说,她是阿凡达健身房的老会员,锻炼一段时间后,阿凡达健身变成海伦健身,后来又变成Dz健身。这三个名字都只用了几个月,最后竟然关门了。
经柳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介入,今年4月15日关门事发后,到5月5日,张女士等近300名会员才领到退款。
“三年多了,钱还没有着落……”原来佐佑健身的会员苏先生,就没那么幸运了。佐佑健身关门后,老板拿不出钱,相关部门也查不到其名下的财产。会员们除了等待,别无他法。
2
未开门先圈钱唯利是图不长久
这些关门倒闭的健身场所,大都是大型的传统商业健身房,且都存在拖欠员工工资、会员预付卡金额、房租物业费用等情况。
柳州一家运动体验中心负责人张妤是一名健身爱好者,在健身行业观望了七八年,去年打造了一家运动中心。开办运动中心前,她专门对柳州的健身行业做过调查。
“没开张就办卡圈钱了。”张妤说,目前柳州的大型传统商业健身房,往往是刚租下场地,就宣传场地有多大、配置有多高大上等,来“忽悠”消费者办卡。而这些预付卡,往往非常便宜,且是年卡甚至三、五年的卡。
回笼了一笔巨大的资金后,健身馆开始装修、购买器材。一些没做好营销和规划的老板,还没有开门,突然发现收取的会费都不够装修、购买器材,索性不再开门。
还有一些健身馆,往往在刚经营的一两年内多次转手。这是因为,他们最初办理的廉价长时限预付卡,已将周边的消费者几乎“榨干”;开业之后难以发展新的会员,或难以吸引老会员再掏腰包进行二次消费购买私教。而健身房的房租、水电、员工工资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没有收入来源,只有关门或转让。
3
管理经营不善偏离运动本质
蓝稳先原是一名田径运动员,在柳州一家大型健身会所当了五年教练,于2014年创办了自己的健身馆,并在今年1月开了一家分店。
在蓝稳先看来,一家健身房是否能开得长久,后续的经营和管理很重要,这包括团队高层人员之间的配合、对教练的管理以及主营店和其他加盟店、连锁店的管理等。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健身馆负责人称,一些大型健身馆,往往把办理私教的任务下达给每个教练。教练利用有限的资源,完成任务。但资源有限,任务却越来越重,导致教练被迫离开。
“倒闭,是因为他们偏离了运动的本质。”蓝稳先说,教练的工作本来是让会员通过运动变得更健康,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一旦教练纯粹为了赚钱,他就会偏离本职工作,与会员的黏合度就越来越低。会员不再来了,教练离开了,健身房就陷入恶性循环。
现在,柳州一些健身馆扩张得厉害,有的有三五家,甚至近十家分店。这些分店,有的是连锁店,有的是加盟店。在管理上,连锁店管理容易,而加盟店管理较难。一旦某一家加盟店出现倒闭、关门风波,其他店的“诚信”势必受到影响。
记者还了解到,不少健身场所拥有多名股东。各股东利益分割不均,也是关门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
4
追求品质进行差异化竞争
“我们不办会员卡,只做短时段。”张妤说,如今,看到很多人奔波在维权的路上,不少市民一听到“健身房要办会员卡”,往往就想到这家店“要倒闭了”。
张妤的健身中心选择了主打高品质的小团体运动课程。这些课程一般按月计费,最长的仅是按季度收费。也有会员说“我想一次交一年的钱”,张妤则告知:“你交完这个季度,看看效果再说吧。”
效果好再继续消费,增加了健身者与健身馆及其教练的黏合度。让市民爱上运动,这也是张妤眼中健身行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目前在柳州,甚至有健身馆推出了终身会员卡,这让张妤觉得不可思议。她说,没有哪家健身房敢打包票开一辈子,终身卡明显存在忽悠消费者的嫌疑。
很多老板可能只想把健身者“绑”在健身房,蓝稳先则经常组织户外的公益迷你跑活动。“户外运动会让人心情更愉悦。”他说,像跑步机、自行车这些常规的健身器材,本身就来源于户外运动,去户外运动是回归了运动的本质。
“大家都去户外运动了,谁还来健身房?”记者问。蓝稳先表示,户外运动的目的,是让大家爱上运动。如果越来越多的人爱上户外运动,柳州的健身行业将发展得更好。
5
“紧箍咒”难以束缚“预付卡”
预付卡中余额未用完,老板就跑路了,这样的事在柳州甚至广西都不少见。2018年实施的《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对预付卡的发放条件、金额等有了更严格的规定,相当于给预付卡上了“紧箍咒”,但实际执行中并不那么如人意。
条例规定,经营者自营业执照核准登记之日起六个月后,方可发放单用途商业预付凭证。法人经营者提供的单张记名预付凭证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预付凭证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经营者未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应当退款;未消费的,全额退款并承担预付款的利息;已经消费的,扣除已经消费的金额,予以退款并承担退款部分的利息。对于违反上述条例,行政部门可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柳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柳州,经营者发放超过5000元的预付卡、还没开业就发卡的情况确实不少。但市民往往贪便宜去办卡,根本不会举报。无人举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很难发现,无法及时制止这一行为,直到门店关门或倒闭了,才了解到这种情况。
而一旦出现关门事件,他们必须先处理会员的预付卡退款;如何进行行政处罚,要在后续详细调查后才能确定。针对退款,经营者往往东扣西扣各种费用,消费者能退回全款就“谢天谢地”了。若发现经营者违规发放预付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也希望市民积极投诉举报。
该负责人认为,这些关门的门店,会员有数百甚至上千人,款项达数十万元。相对于违反条例“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的规定,违法成本太低,希望相关部门斟酌修改。
新闻推荐
律师现场答疑解惑通讯员欧霓晚报讯近日,鱼峰区城管执法局在龙潭路大美天第小区开展“法律六进”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和驻队...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