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和8月的柳州市群众艺术馆(下称“市群艺馆”),绝对是柳州市最为火热的地方之一。整整2个月,活动安排不断,走进市群众艺术馆的市民一波接一波,而作为市群众艺术馆“掌门人”的林园,同样非常忙碌。她说,群众艺术馆工作就是要接地气,服务群众。对于一名市政协委员,林园同样在这个过程中,倾听民意,更好履职。
从文静到外向
“其实我原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喜欢听不爱说,不善与人交流。”林园说。
1992年,林园大学毕业后就职旅行社,从事的恰恰是一份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工作。2年后,林园主动寻求改变,调动到新成立的柳州文化艺术中心在办公室工作,2010年文化体制改革后任职柳州市艺术剧院。2011年全市首次实行领导干部公招任职,林园通过层层考核到了市群艺馆,担任“掌门人”。
林园说,刚去市群艺馆的时候面对热热闹闹的基层文化馆、基层文艺队和群众,有点不适应。同事和她说了一句话:群众大声你比他们更大声就好了。不久后举办的一场农民文化艺术节,她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作为活动总负责人,也为尽快熟悉业务,活动组织策划、场地设备协调、队伍演员安排、困难问题解决等林园都参与其中,在那里细声细语根本行不通。
走进基层、贴近群众,久而久之,林园性格着装都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豪爽”是同行的评价、“亲切”是群众的点评,以前的裙子高跟鞋都束之高阁,在林园办公室有个衣柜,里面放着冲锋衣、运动装、洗漱用品等,就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出差下乡。
现在,市群艺馆每周都有节目在刘三姐大舞台上演,每年的春节、元宵、端午、中秋、“五一”、“六一”等节日,市群艺馆都会组织大型演出,不仅市民可以免费观看,许多在市群艺馆接受培训的市民,也走上舞台表演,极大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这些都是“外向”的林园交上的“答卷”。
在服务群众中感受幸福
“2003年市群艺馆拆馆,历经多次搬家,业务基本不正常,很多市民不知道市群艺馆是做什么的,现在通过免费开放、艺术普及、送文化进基层,市群艺馆又走进了越来越多市民的视野。”林园说,看着市民来到这里,从一个零基础什么都不会的人,经过培训能够跳一支舞、或会唱一首歌、或会描一幅画、或会弹一支曲等,走出教室高兴的样子,自己也很开心,成就感满满。
这几年间,通过骨干、队伍的培训,群众兴趣爱好的培养,柳州市文艺队从2012年的1000多支,发展到现在2000多支,6万多人。“去年,市群艺馆开了124个培训班,6000多名市民受益。”林园说,除了馆内阵地培训,市群艺馆还把培训开进社区、学校、乡村、企业等。此外,市群艺馆还经常代表广西去外地交流,展示广西公共文化形象,展示柳州群众文化风采。
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深耕了8年的林园,同时还关注到了群众文化场馆建设。她目前正在构思提案,市群艺馆东移后,希望在各城区布点成立市群艺馆分馆或培训点,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群艺馆的公益文化服务。“可以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和学校、社区等合作,方便市群艺馆进行流动服务。”林园希望,把一些闲置的公共场所利用起来,以点带面,让更多的群众能走进群艺馆,爱上文化艺术。
林园还关注到了柳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还不够,而且除了保护,研究也是关键。”林园说。
“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柳州文化场馆越来越多,柳州现在不仅有‘面子’,还有‘里子’。”林园说,这些成绩离不开多年来市政协委员的积极履职、持续推动,而自己身为里面的一员,同样也会责无旁贷,继续献计出力。
本报记者 周仟仟
新闻推荐
记者覃乐维晚报讯昨天下午1时许,柳南区航一路的银海小区里发生了一起坠楼事件。一名女子从一栋住宅楼上坠下后,因伤势严重,...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