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广津展示自己获得的柳州日报社“积极通讯员”荣誉证书
记者 吴祉婧
想必许多柳报读者对“华广津”这个名字非常熟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名字几乎每周都会出现在《柳州日报》《柳州晚报》,为大家送上柳州市公交车的相关报道。在许多柳报记者眼里,华广津有着敏锐的捕捉新闻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曾多次荣获柳州日报社“积极通讯员”称号的华广津而言,是柳报引领他走上新闻之路,促他成长,报社就是他的另一个家。
获得柳报帮助,走上新闻之路
要说与柳报的情缘,华广津说还得从1990年,他在柳州市公共汽车公司(现为柳州轨道集团恒达巴士公司)从事宣传工作的那段时间说起。“虽说我学的是文科,但最开始找新闻素材真是到处‘乱撞’,不知道怎么找、怎么写。”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写新闻稿件,华广津有些哭笑不得。当他绞尽脑汁写完稿件,硬着头皮投送到报社后,心里虚得很,担心写得不好或是新闻点抓得不对,稿件难以刊登。令他没想到的是,稿件投送后没过多久,就被刊登在《柳州日报》。不过,经过记者、编辑的修改,那篇稿件比起他的初稿更为顺畅,更有可读性。
于是,华广津开始走进报社,向帮忙修改稿件的记者和编辑谦虚学习,请教写稿的“秘诀”。
“让我很感动的是,不管是记者还是编辑,大家都有意识地义务培养通讯员,不仅和我说原稿存在的问题,还教我怎么样把新闻写得更好。”华广津说,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次,要报道某路公交车站点改变的新闻。当时,他和柳报记者都到了现场,当公交车启动后,他和同事站在站台,柳报记者则与其他乘客一起坐上了公交车。
“那次采访过后,柳报记者把他在车上听到的乘客对站点改变的第一感受转述给我。那时,我才明白要想写出大家关心、引起共鸣的新闻,就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倾听和思考。”华广津说,在柳报记者、编辑的帮助和点拨中,他走上了新闻之路,上稿量越来越多,稿件质量也越来越好,还多次荣获柳州日报社“积极通讯员”称号。
感谢报社平台,展现文明的能量
“其实我感觉公交公司和报社都带着服务性质,我们是以公交车服务百姓出行,报社是以新闻内容丰富群众的生活和知识面。”华广津说,公交车作为一座城市移动的文明窗口,它的文明风貌需要媒体来进行宣传,公交公司的发展和改革、公交线路和票价等变化也需要通过媒体来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以提升群众公交出行的获得感。
“这些年,报社很支持公交的宣传工作,刊登了很多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文明一幕’,展现了文明的力量。我们很感谢报社。”华广津表示,虽然自己今年3月已正式退休,不再负责公交公司的宣传工作,但前些年,他已经将柳报带给他的新闻采写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任“接班人”,看报、读报的习惯也一直保留下来。
近日,他受记者邀请来到报社接受采访期间,许多记者同事看到他的到来都表示欢迎。“你看,我来报社,和记者打交道真的很亲切。对我而言,报社就是我的另一个家。”华广津笑着说。
无论您与《柳州日报》或《柳州晚报》有着怎么样的情缘:是一张照片、一篇报道、一个物件或一个故事等,我们都将把您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如果您身边有朋友与柳报有特殊情缘,欢迎您拨打晚报热线2821100,或通过微信向“晚报微姐”(微信号:lzrbwj)给我们提供线索,讲述柳报情缘。
此外,只要您是柳报的通讯员、读者或者柳报新媒体的粉丝,也可以向我们直接投稿(投稿地址:柳州市城中区潭中东路72号柳州日报社发行快递部,邮政编码:545006,联系人:张先生,联系电话:13907729280,电子邮箱:631137159@qq.com)。
我们期待分享您与柳报及柳报新媒体的精彩故事。
新闻推荐
学生进行“迷宫走珠”体验记者赖柱武晚报讯20日下午,市潭中二小举办一年一度的迎新庙会,校园里热闹非凡,学生及家长纷纷表示...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