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不少保险销售人员逐渐将开拓业务的主阵地发展到线上,朋友圈、支付平台、网页广告,随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然而,互联网保险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风险同样紧随其后。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就今年前三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来看,互联网保险的投诉量居于前列,问题主要集中于销售误导、资金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能力不足等方面,给消费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网销乱象防不胜防
消费者权益难保障
随着网络售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市民出游时都会选择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购票。而近期打算前往海南旅游的邓先生便遭遇了这样的情况。“我预定了明年1月底从柳州飞往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机票,价格显示是1000余元,但当我付款时价格却多了200多元,订单冒出了一个延误险和酒店优惠券,可这些服务我根本就没有购买。”市民邓先生向笔者诉说自己的无奈。而在该网络售票平台上,笔者看见,如果不仔细核查,一些保险产品和酒店预定服务均显示为默认勾选状态,且在保险条款里并未明确承包主体和代理销售主体,看起来并不“专业”。
邓先生还提到,即使购买了此类保险,消费者的权益还是很难得到保障。他前段时间出差尝试着购买一份延误险,但是当飞机出现延误情况时,售票平台上却显示飞机为准点到达,保险补偿无法生效。由于保费不是很多,他也就没放在心上。
一些保险除了在票务平台上“搭售”,还在一些社交平台上风靡。此类保险通常宣称“保本保息”“复利滚存”“日计息月复利”,将保险产品与其他固定收益类的金融产品概念混淆,误导消费者进行购买。业内人士称:“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的推广成本极低,联系人里过半数都是熟人朋友,大大提升了保险推广的信任度。一些保险自媒体为了扩大业务量,赚取高额佣金,恶意编发带有诱惑性的虚假营销信息,声称‘得了癌症还能买’‘过往病史不用报’,消费者投保时便刻意隐瞒病史,当有理赔需求时却遭遇拒赔,蒙受巨大财产损失。”
“砍头息”换上新外衣
借贷应走正规渠道
近年以来,中国银保监会不断加大力度,重拳打击网贷平台的“砍头息”行为,规范整个金融借贷市场,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仍有少数网络借贷平台选择铤而走险,巧借保险的名义为“砍头息”换上了新外衣。
“今年6月,我在某网贷平台上贷款3000元学车,时限为半年,可最后到手却只有2460元,另外的540元则是借贷平台在扣除了15日延期还款保证金后,帮我投保了一个个人银行账户安全险。不买保险就借不了钱,投保的险种又不知道有什么作用,这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大学生小陈对笔者说道,“虽然没有像网上说的那样每个月必须缴纳高额的利息,但是最后连本带息,我一共还了3400余元。”
中国农业银行柳州分行的工作人员向笔者透露,这些费用本质上都属于变相“砍头息”。由于国家开始重视网络贷款市场,一些不法借贷平台就想方设法地打“擦边球”,不断向贷款人收取会员费、手续费、服务费等费用,或者在借贷时刻意缩小“默认投保”的字体,淡化风险提示,贷款人稍不注意便很有可能掉入此类陷阱。
此外,农行柳州分行的工作人员还提醒市民:遇到推销非金融产品的保险业销售人员时,要提高警惕并核查该保险公司的相关资质;签署投保合同时要仔细阅读,认清产品属性后再投保;在面对“保本高收益”的承诺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理性消费,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相关金融产品。
保险新规即将出炉
行业乱象亟需整治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开始向部分保险、银行机构下发《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互联网保险业务是指保险机构依托互联网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的保险经营活动,强调“机构持牌、人员持证”,客户投保页面必须属于保险机构自营网络平台。若保险机构未在自营网络平台内开展互联网业务,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将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业内人士指出,保险新规虽然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但却为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保险市场打了一针“镇静剂”,有效遏制了保险公司为追求高额利益大肆扩展市场版图的疯狂行为。预计新规落地后将会对营造健康良性的保险营销文化有质变地提升,让保险机构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产品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上,促进互联网保险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
(李 斌)
新闻推荐
售楼部是房地产开发公司搭建的临时建设,楼盘开发建设完了房开公司应该自行拆除,但是柳邕路宏城绿都小区的售楼部却因被他人...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