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忠(右)唯一保存的与李相发(中)的合影照片,虽然已泛黄模糊,但他仍时不时拿出来翻看,追忆当年战友之情。
今报记者黎静文/图
寻找人:覃忠
被寻找人:李相发
寻找发生地:柳州玉林贵港
寻找心愿:李相发是我的入团介绍人,也是我的好战友。60多年过去,希望我们能够再相见。
覃忠今年87岁,他的手机里录有一首歌曲《战友:我想您了》,没事经常放来听,边听边回忆当年在部队时的经历,特别是他的入团介绍人李相发,转业60多年以来就没再联系,想念之余,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再次见到老战友。
1
难忘入团介绍人
如果不参军,覃忠或许就只是玉林的一名普通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人生就是这样充满变数,1950年8月,因为家庭成分良好,覃忠报名参了军。
“我当年时只有18岁,什么都不会。”覃忠说,那时家里困难,当兵是最好的选择。进入部队以后,他吃苦耐劳,很快适应了部队生活。
1951年8月,参军一年后,覃忠跟着大部队进入北方,支援战事。当时,他们从黎塘集结,奔赴北方。在前行过程中,覃忠认识了贵港人李相发,两人当时分在同一连队,主要负责抢修铁路,装运战备物资等后勤工作。
到了北方,零下30℃的低温,对他们这些南方人来说极不适应。但为了保障后勤供给,他们连队始终居无定所,大多以山洞为家。大家夜里干活,天亮了就回到山洞里休整。缺吃少穿,天寒地冻,艰苦的工作,对许多不满20岁的小战士来说,的确难以适应。
好在覃忠身边有年长他两岁的李相发照应。这个广西老乡经常用家乡话开导他,有啥累活苦活,也都抢在这些小战友前干,为小战友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部队举行团课,作为主讲人的李相发主动邀请覃忠参加,用精神的力量鼓励覃忠,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李相发和覃忠因为相互帮助,双双成为当时组织重点考察的积极分子。
在李相发的帮助下,21岁的覃忠入了团,很快被委任为12班的班长。而李相发,则被委任为9班班长。
2
我会一直找下去
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在那个艰苦年代,为国而战的他们,往往已将生死置之度外。1955年12月,覃忠英勇负伤,被送回黑龙江医治。那时,他以为病情会很快好转,他就可以重返前线,但因伤势过重,仅治疗就花去差不多半年时间。
1956年5月,覃忠复员回到老家玉林,被分到公路段工作。那时,他的战友们仍然奋战在前线,时不时传来一些消息,许多战友已不幸遇难。但他的老乡李相发不在这些死亡名单里,这表明李相发仍然活着。
“离开部队后一直忙于工作,渐渐失去了李相发的消息。”覃忠说,上世纪60年代,他调到柳州公路段从事养路工作,随后在柳州安家置业。后来,孩子陆续出生,更没有多余时间去感怀过往了。但他寻找老战友李相发的想法一直没有改变,为此还去贵港寻找过,可惜没能找到。
那时通讯方式较为落后,通常只能依靠信件通联。忙于工作和照顾家庭的覃忠虽然一直在寻找,但始终没有得到李相发的任何消息。
“对于我来说,没有死亡消息就是好消息,我会一直找下去。”覃忠说,如今,他已经退休,孩子们的事也不用他操心了,平日里,能联系得上的战友时不时聚会,感怀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每每这时,他就会愈发想念李相发,更想找到那个带他加入共青团,教会他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战友和老乡。
新闻推荐
今报柳州讯(记者廖艳明)近日,柳州市柳南区人民政府网站公布了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5家汽配门店因销售假冒的五菱、宝骏汽车配...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