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杏明所写《摆古“金鱼巷”之老巷旧事》一文(载于本报今年6月21日11版),勾起我童年时代的许多温馨回忆。可惜该文在讲述了许多“老巷旧事”之后,一直未能告知读者这金鱼巷因何得名,为一憾事。作为金鱼巷的一名老街坊,我也来摆一回古吧。
金鱼巷的得名,可以追溯到1969年,源于巷中多户人家以养金鱼为业而远近闻名,终于使这条默默无闻的小巷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号。
这几户养金鱼的人家,率先创业并以此发家者,据我所知,乃是住在巷口的周姓人家,家主周北清,因擅长丹青而在坊间小有名气。记得我与周老相识时,自己还是一个在公园路小学(时称三小)就读的十岁小学生,因喜爱绘画而得以参与街道黑板报的绘制,得到过周老的夸奖和鼓励,由此结缘。几十年后,我成了市群众艺术馆主管宣传工作的干部。一天,周老来馆找到我,表达了想举办一次个人画展的意愿。我尽力促成了此事。老人在有生之年,夙愿得偿甚感欣慰。我也因得到一个机会答谢老人当年对我的鼓励而同样感到欣慰。
顺便提一下,蒋文中所提“宫帝庙”,实为“北帝庙”(原为供奉北极大帝的北门楼,见柳州市人民政府编《柳州地名志》第162页)。(王培堃 文/图)
新闻推荐
孩子骑在“红豆”石雕上玩耍端午小长假期间,虽然柳州市遭遇了新一轮强降雨,但依然有不少市民在天气好转后携家带口走进公园...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