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柳州 今日柳江 今日柳城 今日鹿寨 今日融安 今日融水 今日三江
地方网 > 广西 > 柳州市 > 今日柳州 > 正文

满载而归的“光宇”号 有谁不是看他的漫画长大?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7-01 10:20   https://www.yybnet.net/

原创 野望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

- 职 业 故 事 -

“我觉得张光宇最需要的是一个定位,”汪家明激动地说,“我认为他应该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人,你看现在很多人在做的现代性尝试,回过头一看,其实张光宇早就做过了。”这或许正是重提张光宇的必要性所在。

【声明】本文为“我们是有故事的人”与“腾讯职场”合作稿件,独家首发于腾讯新闻客户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被淡忘的功臣

两只小猴子从水中蹦将出来,各持一根长长的月牙叉,往湍急的水流里一送,再交错着往左右迈开步子,水帘就像幕布似的被缓缓支开了。上述出自《大闹天宫》的场景,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张光宇为《大闹天宫》设计的孙悟空形象

在动画的制作过程当中,美术设计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导演万籁鸣曾说:“在孙悟空的外形和内在品质方面,我们认为做到统一是必需的,但这个统一一定要包含他所具有的猴、神、人三者的特点,缺一不可。”

后来,《大闹天宫》的火热也佐证了这个形象的成功。令人疑惑的是,在这样夺目的光芒中,有一个人却慢慢淡出了大众的视野。而他恰恰又是为美猴王的问世作出极大贡献,甚至被导演万籁鸣誉为“核心”的张光宇。

提起张光宇,很多人会感到陌生,只能通过历史的只言片语一窥全貌。在诸多对他的形容中,“满载宝藏的沉船”这一说法广为流传——在波澜壮阔的艺术史上,这艘航船又经历了怎样的一生?

著名美术史家黄苗子是张光宇多年的好友,99岁的他在溘然长逝前,曾获“中华文艺奖”,然而他却唯独对张光宇念念不忘,还将100万元的奖金悉数捐出,作为出版张光宇著作的专项资金。

他的儿子黄大刚与儿媳唐薇承担起这个重任。多年以来,他们一直致力于对张光宇的研究,编写有《张光宇集》《张光宇小集》《张光宇文集》和《追寻张光宇》等相关书籍。在他们和其他研究者不懈的努力下,我们终于能够透过历史迷雾一览张光宇的航行轨迹。

《张光宇小集》

打造“光宇号”

今年是张光宇诞辰120周年,时间往前回溯两个甲子,同为庚子年的1900年,他乘着新世纪的东风到来了。

父亲张亮生是位颇具文人风骨的郎中,最喜欢给三个儿子说故事、讲奇文,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他们的心灵。在这样的熏陶下,身为长子的张光宇,经常带着弟弟和其他孩子干一些趣事:对庙会上玄妙的西洋镜念念不忘,他便寻来纸匣、布条、玻璃、细线和铜钱,只消半日的功夫就独自制成了;爱好看戏听戏,他便经常领着弟弟悄悄过瘾到深夜,并且因此挨了不少痛打;又由此转向自己画戏,除开画在纸上收藏起来的那部分,自家屋子和隔壁邻居家的墙壁也没少受“折腾”。张光宇沉浸在文学、艺术交织而成的诗意环境中,似乎从小就迸发出了非同寻常的才情。

张光宇最终能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与他父亲的开明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张亮生最初想让他学习中医,希望能子承父业,未曾想儿子心里除了美术已容不下其他,便只得作罢。

“我们兄弟三人均爱好美术,无一人肯继承父业,”张光宇日后回忆时仍充满感激,“但我父亲从不强夺儿子的志愿。”

事实上,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张光宇13岁那年,外祖父执意送他去钱庄当学徒,这也意味着重复琐碎的工作将接踵而至,而这些东西所替换掉的正是他的最爱:笔尖下的艺术创作与稍纵即逝的灵感。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能不能有日后的成就还很难说。幸运的是,钱庄生涯只维持了一年的光景,或许是因为他敢于表达自身的反抗,抑或是由于父亲在他背后的默默支持,总之,这个年仅14岁的少年得以挣脱藩篱,专心打造属于他自己的“光宇号”。

张光宇

“当时的上海很特殊,是中国最国际化的一个大都市,各种元素在其中碰撞融合,光宇先生其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个环境。”黄大刚如是说道。

张光宇来到上海继续未完成的小学课程,住处附近有一家“新舞台”京剧戏院,他总是偷摸着从后门溜进舞台,将见到的脸谱一张张地画出来。戏班子里的著名武生张德禄见状起了爱才之心,与14岁的张光宇成了忘年交。与“新舞台”的不解之缘进一步加深了张光宇对传统艺术的喜爱,使他对传统京剧的人物形象、脸谱、服饰等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与之相对应的,张光宇的现代意识或也源自这里。

“新舞台是上海第一座现代化舞台,他们那个地方很多戏都是新编的。”唐薇分析道,“可能是受这种新思想的影响,导致了他后来的求变求新。”

在老艺人张德禄的引荐下,张光宇拜画家张聿光为师。张聿光是“新舞台”请来的布景师,光是拉动那些布景片,就要花费张光宇全身的气力,于是他卯足了劲,拉开了自己在上海艺界的第一幕。从师父张聿光那里,他首次真正接触到了西洋画法。再后面,他在《世界画报》当助理编辑,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任广告部绘图员,一路走来获益不少,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在实际工作中受到了锻炼,学到不少东西。”大到舞台布景图,小到香烟牌子,他都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进步的眼光与踏实的功底兼备,“光宇号”至此建造完毕,正式扬帆起航。

乘风破浪

在《世界画报》担任助理编辑时,张光宇已经在上海艺术界初露峥嵘。1920年,他20岁的时候,与自己的未婚妻汤素贞完婚。身为家中的长子,张光宇须得承担起大家庭的责任,次年他就进入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广告部,从此与广告行业结下了不浅的缘分。

“张光宇接触的行业很多很杂,”唐薇说,“那时候东一榔头西一棒的,除了兴趣使然,多少也有点生活所迫的原因在里头。”尽管如此,张光宇自身的兴趣似乎还是绕不过去的主因,他对一切感兴趣的领域都跃跃欲试。

1927年,张光宇经人引荐,进入英美烟草公司担任广告部绘图员,这份新工作给他以极大的惊喜:那里的美术部门有资料丰富的图书室,有数十位来自各个国家的美术师。这些画家都有各自的一套技法,但法不可轻传,毕竟是和饭碗挂在一根绳上,于是乎众人作画时都难免掩掩藏藏。但这对张光宇来说足够了,“我还是偷偷学了不少东西,常去他们身边走过,眼睛一溜,心里就有数了。他们是防不胜防的。”

在烟草公司任职期间,张光宇的收入不低,这对他来说是件好事,没有金钱的烦扰后,便可以将眼光聚焦在别的地方——比如创办报刊。他参与创办的《三日画报》《上海漫画》《十日谈》等刊物在这个时期问世。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他还与顾肯夫与陆洁一同创办了《影戏杂志》,这本刊物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海漫画》

《十日谈》

很多后来者总会由衷惊叹:张光宇没喝过洋墨水,是如何练就这样“摩登”的风格的?殊不知时势造英雄,那时候的上海风云汇聚,对张光宇这样博览群艺又能化为己用的人来说,却是再合适不过的一片海域了。

张光宇还与丁悚、黄文农、叶浅予和鲁少飞等7位漫画家成立了漫画会,这也是中国最早的漫画团体。由于平时待人热情,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漫画会的中心人物。对此,黄大刚的解释颇为艺术:“这是他性格的底色,他就是这么一个具有亲和力的人,这种底色在幼年和青年时就已养成,随后贯穿了他的整个生涯。”

张光宇对朋友总是掏心掏肺,甚至不惜损害自身的利益也要帮助别人。有一次他为一位朋友作保,最后出了问题,讨债的找上门来,他甚至代人还债。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当然,张光宇的“老好人”底色也只是对朋友而言,这种凝聚力的产生,更源自于他不畏强权的性格底色、烙印在血液里的倔强做派以及深入骨髓的社会责任感。从《三日画报》到《上海漫画》,再到后来的《十日谈》,二三十年代的张光宇之所以能渐入佳境,创作出越来越多“针砭时事”的优秀作品,这与这种底色脱离不了联系。

“那段时期,他的艺术技巧与这种底色相辅相成,”黄大刚表示,“因为像漫画里也需要夸张、变形的手法,而这些也正是当时的他所追求的,在探索技巧的同时他也能享受到那份畅快感,在这种良性循环下他会源源不断地产出有意思的新东西。”

后来随着局势的发展,中国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帝国侵略不休,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越来越大。这次张光宇响应得更激烈了,他毅然决然地辞去英美烟草公司的职位,毫不留恋地放弃优渥的薪水,用实际行动拒绝继续为洋人服务。甩掉“包袱”后,他同友人一起成立了“时代图书公司”,并出版了《时代画报》《时代漫画》《论语》《时代电影》《万象》等杂志,在当时的社会上造成了很大影响,“光宇号”加快了航行的速度。

可惜好景不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一三”淞沪抗战展开,张光宇不愿沦为亡国奴,不得不开启漂泊生涯。他先是避居香港,筹备成立了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及香港分会,而后在1940年赶赴重庆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皖南事变”后,他与丁聪经仰光返回香港,但到年底香港也沦陷了,他便依次逃往赤坎、桂林、柳州等地。

1945年夏秋之际的那四个月,日本投降,本以为一切都结束了的张光宇,身处“陪都”重庆,亲眼见证了当时国民党没落腐败的官场统治和黑暗糜烂的社会现象。他再一次提起画笔,“脑袋挂在裤腰带上”创作《西游漫记》,意在抨击这种风气。住处隔壁就是国民党的军统特务,发现他在创作讽刺国民党的漫画,便坚持每天在门外破口大骂以乱心神。

《西游漫记》

尽管创作的环境与设施都极为不利,他最终还是完成了《西游漫记》。这组彩色连环漫画后来在重庆展出,并且反响阵阵、好评如潮。这期间还出了个小插曲:国民党特务为了捣乱,趁人不备偷走了其中一幅作品,张光宇只得连夜赶制一副补上。1946年,张光宇终于回上海,原设想的5月举办《西游漫记》展,被当局禁止。

《西游漫记》

有人认为《西游漫记》是他的巅峰之作,无论这个观点正确与否,后来人物造型和色彩意境均脱胎于此的孙悟空大火,微软都曾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希望用孙悟空的形象作office助手,且“收入还可以”,这一切都无疑在向世人宣告着这部作品独特的魅力。

是沉没还是漂泊?

张光宇的老朋友,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的张仃曾说,“中国现代美术中,应当齐(白石)、黄(宾虹)、张(光宇)并重”。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提起张光宇的名字,竟鲜有人知。

张光宇似乎被遗忘了,唐薇与黄大刚却不这么认为,“只能说他没有在美术史上得到应有的地位,而不能说他是被遗忘了,毕竟他的那些朋友或者后辈可都一直记着他呢。”

《张光宇小集》

对于郁风的那句评价“满载宝藏的沉船”,《张光宇小集》的特约编辑汪家明有着更加直观的体验。90年代初,某个旧书摊上,汪家明邂逅了一本62年人美版的《张光宇插图集》,犹豫再三后还是拿出了100块将其拿下——这在当时不算是个小数目。那里面有杜甫传,有神笔马良,这些插图“既传统,它又现代”、“既装饰,它又写实”。本就对装饰性怀揣极大兴趣的他像寻到宝贝似的着了迷。这本插图集的序言是张仃写的,里面较多提及技法而不是张光宇本人。当时汪家明并不了解张光宇,只是一味地觉得这个画家所代表的应该是中国插画的“顶峰”。

作为出版家,汪家明想要做一辑《老漫画》,在搜集资料的同时,自然绕不开张光宇。看到张光宇的漫画后他大吃一惊,比之前见到插画时的情绪更为浓烈。就在他以为自己不会再惊讶时,他又了解到了张光宇的字体设计......总而言之,张光宇对他来说的确是一座宝藏,一层层地剥开,一阵阵的惊喜。

他和丁聪相识,丁聪是在张光宇的带领下走上艺术道路的,他很想知道对方私底下对张光宇的评价,在轮番的软磨硬泡后,丁聪语出惊人:这么说吧,与他相比,我小丁就算不上是画家!这一切都让汪家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他决定除定期出版《老漫画》之外,再做一套老漫画专辑,其中包含张光宇的《民间情歌》与《西游漫记》,由于年代久远,当时还花了很大的心力去修补。

综合众人的观点,张光宇被“遗忘”的原因有三重:其一是市场原因。80年代文艺复兴后流行卖单幅画,但张光宇的画作却无法这样操作,市场的匮乏也导致了知名度的下降;其二是时代原因。张光宇病逝后的第二年就是文革,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断层,后来虽然采取了各种补救措施,但仍难掩国漫的式微,张光宇也自然随之被遗忘;其三是头衔原因。张光宇曾任职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所认为的工艺美术是“研究人生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艺术”,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性结合。但在世人心中,这一门类却仅代表着景泰蓝、金漆镶嵌、玉雕等等工艺品的设计制作。

前两种原因乃大势所趋,很难改变,于是重心就来到了最后一个原因。

“不能简单地说是因为这个头衔,”黄大刚表示,“应该说是世人对张光宇先生的工艺美术以及对工艺美术学院的误读。”

张光宇自画像

张光宇一直有从事过类似的工作,比如设计杂志封面,创作油画、壁画等等。很多人将张光宇的创作简单地归纳为“实用美术”“工艺美术”,实在是对他的“大大误解”。黄大刚夫妇解释,张光宇先生的工艺美术观,早就不是那种狭义的工艺美术了,而是服务生活的现代设计、现代艺术。

至于以装饰性将张光宇定义为“装饰画家”,则更是不够严谨。装饰画只是一个品种,而装饰性可以融入所有类型的创作,以期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这种装饰性往往取自民间,张光宇借鉴京剧就是现成的例子。

张光宇的艺术风格被形容为“毕加索加城隍庙”,这一说法得到了研究者们的普遍认可。毕加索所代表的现代绘画正是汲取了非洲艺术的民间精华,这和张光宇吸收中国民间艺术的道理是相通的,“现代的“就是“民间的“,所以二者才会如此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我觉得张光宇最需要的是一个定位,”汪家明激动地说,“我认为他应该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人,你看现在很多人在做的现代性尝试,回过头一看,其实张光宇早就做过了。”这或许正是重提张光宇的必要性所在。

张光宇所教授的学生或隔代学生,后来散落在全国大部分的艺术院校中,他们或多或少地秉持着吸收民间文化的态度。张光宇逝世距今已55年,却仍有这么多人对他念念不忘,甚至前仆后继地为他发声、向他学习。

这不禁让人再次想起那句“满载宝藏的沉船”,也许“光宇”号从未沉没,只是在无边的大海上不断漂泊。如今重提张光宇,重新定位张光宇,这艘孤船自然会受到牵引靠岸停泊,将满载的宝藏重新播撒在中国的土地上,成为陈丹青口中“真正的民间文脉”,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艺人。

原标题:《满载而归的“光宇”号,有谁不是看他的漫画长大?》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不动产转移登记和水电气网过户一窗办 7月1日起,市民办理相关业务只需一张申请表

今报柳州讯(记者许如君通讯员潘郑州)7月1日起,龙城市民办理二手房过户又可以少跑4个窗口了,因为在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满载而归的“光宇”号 有谁不是看他的漫画长大?)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