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柳州 今日柳江 今日柳城 今日鹿寨 今日融安 今日融水 今日三江
地方网 > 广西 > 柳州市 > 今日柳州 > 正文

从柳铁到中国铁建三代人的毕生奋斗,共筑一座城市的辉煌

来源:南国今报 2020-09-04 14:02   https://www.yybnet.net/

今报记者佘玉冰通讯员张意威

1953年1月1日柳州铁路局正式成立,柳州也成为了全国唯一一个铁路局不设在省会的城市。

半个多世纪的荣耀,终究躲不过时代变迁的沧桑。

2007年11月16日,柳州铁路局正式南迁,一代人的记忆戛然而止。

2019年,曾为柳州修建铁路的中国铁建强势来袭,他们驻扎鹅山、聚焦柳南,誓要重启新时代的“柳铁辉煌”!

曾经的柳铁子弟加入中国铁建,他们将柳铁精神溶于骨血之中,砥砺前行。

柳铁南迁的那天,正在铁一中读高中的杨小佚清楚地记得,爷爷接到老工友打来的电话后,连午饭都没吃就躲进了房间里。

半晌,爷爷换上蓝色的铁路工装,对杨小佚说:“走,陪我去照张相。”

从杨小佚家步行到柳铁机关大院,不过十几分钟路程。途经鹅山公园、鹅山体育场,就看到了铁路局颇有气势的弧形大门。

在杨小佚的印象中,这座大门修建于1999年,算得上鹅山片区的标志性建筑。

大门正中央,红底金字的“柳州铁路局”,仿佛蕴藏着说不尽的辉煌往事,而在那一年11月的深秋,忽然就黯淡无光了。

杨小佚眼中的柳铁机关大院,不过是儿时的“公园”,里边绿树红墙,假山水池,满满都是童年回忆。

而对爷爷那辈的老铁路人来说,这是他们用青春和汗水铸就的,一生的荣光。

1950年,杨小佚的爷爷跟随着中国铁道兵,跋山涉水来到柳州,复建在战争中被破坏的柳江铁路特大桥——

那座如今被柳州人所熟知的铁桥,是当年横跨柳江的第一座桥。

山清水秀的柳州,让他萌生了留下来的念头,更何况,他还在这里遇到了心爱的姑娘。

柳州铁路局1953年成立后,杨小佚的爷爷成为了柳铁工务段的一名桥梁工。

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就是铁轨上的一颗螺丝钉。”看似不起眼,却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老一辈柳铁人用难以想象的意志力,开疆辟土,推动着整个时代的前进。

解放初期,南宁还是一座没有铁路的孤城,而柳州已经成为了铁路交通的枢纽。

柳州铁路局成立后第二年,出海通道黎湛(黎塘至湛江)铁路动工,1955年7月全线建成通车。焦柳(河北焦作到柳州)线南段1970年动工,1978年通车。

自此,柳州铁路局管辖的线路跨越广西、广东、贵州、湖南4省(自治区)15个地市(州)及37个县。

可以说,是老一辈铁路人为柳铁辉煌的50年打下了半壁江山。

那时候的铁二代都很自豪。铁路圈子仿佛一个隔世独立的小社会,有自己的公、检、法部门,有医院、学校、建筑公司……

生活在柳铁圈子里,人与人的关系是紧密交织的,邻里间总有共同相识的熟人,谁家需要帮忙,往往一呼百应。

杨小佚的父亲当兵转业后,优先选择回到铁路工作,进入了当时的柳铁直属房建段。而杨小佚的母亲则是一名列车乘务员。

记忆中,父母特别忙碌。

父亲经常出差,皮肤晒得黝黑,每一次见面,都觉得他好像变了一点样子。

母亲一旦踏上列车,就接连好几天归不了家。她身上常年带着一种绿皮火车特有的金属味,每次闻到这味儿,杨小佚睡梦中也要蹦起来——“妈妈回来了”。

在物流并不发达的年代,铁路和火车承担着重要的“流通”使命。

母亲黑色的乘务箱总被装得满满当当,里边有从各地收罗来的,送给杨小佚的礼物;也有左邻右舍的奶粉、皮包、手表……

杨小佚觉得,妈妈从绿皮火车上带回来的,不仅仅是母爱的温暖,还开启了他奔向广袤世界的梦想。

父母那辈的柳铁人,是当时最强悍的顶梁柱。面对柳局南迁,他们没过多地抱怨,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

相比之下,爷爷们更显脆弱。柳州铁路局的大门外,聚集了不少头发花白的老人。

陈佳宁陪着她外公也来了。老人快步朝杨小佚的爷爷走来,话未说出口,已是数次哽咽。

爷爷拍着老工友的肩,抹了抹眼角的泪水:“咱拍完照,再到里边转转……”

“1959年我和你在这里入党宣誓,1963年我获全段劳模,在这里我获颁奖章,你还不服气,结果第二年你就得了个人先进……”

老一代人都很长情,一个地方扎了根,就是家;一份工作坚守到底,就是一辈子。

杨小佚和陈佳宁跟在他们身后,重回儿时的乐园。

他俩算发小,在同一所小学和初中读书。

后来杨小佚考上了全柳州知名的重点高中铁一中,而擅长跳舞的陈佳宁则去了有艺术特色的铁二中。

柳铁只有两所高中,都是广西首批示范性中学。

杨小佚还记得,小时候他在柳铁文化宫里,看过陈佳宁表演独舞。他打心里佩服,小小姑娘,竟跳得这么美!

而陈佳宁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鹅山体育场办校运会,她给跑1000米的杨小佚送水,他没接住,还摔了个狗啃泥。年龄越大,男女之间的分界就越明显。上初中后,两人反而拘谨起来,互不理睬对方,沦为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他已经很久没见到陈佳宁了。柳铁机关大院的一草一木,又勾起两人的回忆,瞬间拉近了他们的感情。

“你打算考区外的大学吗?”陈佳宁问。

“当然。世界那么大,柳铁、柳州,都圈不住我。”

那一天,老一辈的理想淹没于时代洪流,新一代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2010年,杨小佚考上了武汉的大学,陈佳宁去了成都。

同年,杨小佚的爸爸调到南宁工作。父母本就聚少离多,赶着快退休的年龄,却又要两地分居。

一家人,三座城,生活或许就是这样,在不断地离别中期盼重聚。

杨小佚终于体会到,父母这一代的铁路人,牺牲了许多。他们撑起了柳铁辉煌50年的半边天。

2013年12月26日,广西动车开始售票,从柳州到南宁不过一个半小时车程,绿皮火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16年,大学毕业后北漂两年的杨小佚回到家乡。

曾想跑遍全世界的杨小佚,对人生对工作充满迷茫。那段日子,他常常去鹅山体育场跑步,一圈圈地消耗着体力,直到精疲力尽,无法思考。命运有时充满惊喜。他和陈佳宁在鹅山体育场重逢。那时的陈佳宁,已经成为柳铁母校里的教师。杨小佚和陈佳宁每天的约会路线,是在鹅山体育场跑完步后,去城站路吃一碗甜滋滋的豆腐花。直到2016年9月,这个由铁路工人自己建设起来的,当年荣耀全国铁路局的第一个体育场,也被拆除得一干二净。

记忆中的柳铁符号都消失了,曾经的辉煌仅剩一座柳铁文化宫,孤零零地矗立于飞鹅路。“也算是给我们留下一点念想吧。”陈佳宁说,她将来还想在柳铁文化宫里教孩子们跳舞。

2017年,杨小佚成功应聘中国铁建。

中国铁建的前身,便是中国铁道兵。解放初期,杨小佚的爷爷便是跟随着这支队伍,南下柳州。

半个多世纪的轮回,他和爷爷的人生轨迹又重叠在一起,也算是另一种圆满吧!

2019年,杨小佚和陈佳宁的孩子在柳铁中心医院出生。那天,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么一段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初心。

柳州铁路局虽然不复存在,但柳铁精神永不磨灭。下一个50年,第三代铁路子弟,踏入中国铁建二十五局,将用双手再为后辈创下辉煌历史!

2020年,中国铁建划时代的“千亩滨江综合体”将成为柳州人居发展的鸿篇巨著,重启柳铁辉煌。

中国铁建·国际城位于广雅大桥西桥头,依托老城区成熟而浓厚的居住氛围、柳江景观资源,凭借前瞻的眼光占据柳南片区价值高地,以总占地1153亩恢弘笔墨,斥资约130亿元规划打造宜居宜业型国际滨江社区,交通、教育、医疗、环境等系列配套资源进一步升级,焕新柳南城区新面貌,撬动河西整个区域板块的价值腾飞。

在居住环境上,鹅山公园景区改造升级和柳南体育园的重点打造,将柳南区打造成健康宜居之地,营造一处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高品质人文社区,开启健康住宅新篇章。

中国铁建·国际城,带着中国铁建人专属的荣耀,与柳南并肩前行,共同奋斗,以实力与匠心开启新一代柳州新生活,用高铁标准筑家,打造城市人居力作。

目前【中国铁建·国际城】1200亩滨江大盘,建面约98-140㎡阔景美宅,首付9万起!

项目地址:柳州·潭中西路·智美小学向南100米

购房热线:0772-3355555

中国铁建不负江山不负城,与柳州共荣耀!

新闻推荐

网友反映鹧鸪江路凤凰巷道路拥堵难行,交警部门表示 学校应分批放学 让学生错峰出行

拥堵的凤凰巷(网友视频截图)记者张威晚报讯网友“天行九歌”向“晚报微姐”(微信号:lzrbwj)反映,8月31日是学生开学首日,当天18...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从柳铁到中国铁建三代人的毕生奋斗,共筑一座城市的辉煌)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