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新闻 柳江新闻 柳城新闻 鹿寨新闻 融安新闻 融水新闻 三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柳州市 > 融水新闻 > 正文

苗族群众的跨越人生

来源:柳州日报 2019-02-12 09:24   https://www.yybnet.net/

贫困户李志奎正在新家安装自己做的橱柜,妻子卫显姣引导工人放置刚购买的家具,尚在读大学的儿子帮忙打扫房间,小女儿拿着手机给大家拍照。李志奎说这是他多年来最开心的时刻,世世代代住在大苗山深处的一家人将在宽敞明亮的楼房里迎来新的一年。

春节前夕,记者走访了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家小镇、双龙沟等多个移民安置点,走家串户,了解国家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当地脱贫举措,倾听贫困群众心声,见证了搬迁户喜迎新年的幸福生活和对党的感恩之情。

“做梦也没有想到能搬出大山,还能在城里开一家百货店”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是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对许多住在大山深处的贫困户来说,易地扶贫搬迁是“拔穷根”之举。

李志奎老家在三防镇兴洞村伍家屯,去年11月搬到了双龙沟安置点,因为缺少资金,一直未装修。搬迁后,夫妻俩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如今,李志奎在县城打零工,妻子在附近的木材加工厂上班,两人每月共有4000多元的收入。“口袋里稍微宽裕一些了,就抓紧装修,想在新房里过个新年。”李志奎说。

“做梦也没有想到能搬出大山,还能在城里开一家百货店。”贫困户凤小文说,他的老家在安陲乡吉曼村,那是一个开车到县城要三个半小时的小山村,勤劳的他种地、养羊,但日子一直过得十分紧巴。

去年凤小文全家搬到了县里的易地扶贫搬迁点——苗家小镇,有经济头脑的他在安置点租下了一个约30平方米的店面,主营日用百货。“刚刚开业不久,生意会越来越红火。”凤小文对未来的生意很自信。

融水县委副书记路燕云介绍,全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规模为3201户13695人,目前已经全部搬迁,主要集中在苗家小镇、双龙沟、铁坑等安置点。

“没想到政府把扶贫车间也建在了搬迁点上”

贫困户往往缺知识、少技术,搬出来了,就业怎么办?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与贫困户促膝长谈。

刚走进贫困户袁丽红位于苗家小镇的新家,记者就被客厅满墙的奖状和一把小提琴所吸引,原来小提琴是袁丽红正读初中的女儿贾嘉熙的,在妈妈的鼓励下,贾嘉熙给记者当场演奏了一首曲子,引得阵阵掌声。

袁丽红的丈夫在临近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做厨师,她在搬迁点里的电子厂上班,每月有1500多元的收入,又能接送正在读幼儿园的儿子。“搬迁前我还担忧,来了没有工作怎么办,没想到政府把扶贫车间也建在了搬迁点上。”袁丽红说。

路燕云介绍,在近3年的时间内,苗家小镇已经搬迁进1617户6600多人,在搬迁前县里就已经考虑到就业的问题,苗家小镇位于县里的老子山、老君洞景区附近,离县里的木材加工区也不远,在山多平地少的融水县这里是一块难得的好地方,县里的打算是将苗家小镇打造成旅游点,吸纳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双龙沟移民搬迁点靠近融水县粤桂扶贫合作产业园,虽临近春节,但园区内的建设仍热火朝天。广西融水阳光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亮介绍,企业租用的5栋厂房是县里利用粤桂扶贫合作产业资金建设的,这极大地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近期投产后将提供300个就业岗位,优先招聘贫困户,每个工人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

路燕云说,融水县每个易地扶贫安置点都编制了后续就业创业扶持方案,目标是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每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县里除了千方百计安排贫困户在当地就业外,还对贫困户外出务工进行牵线搭桥。

记者走进苗家小镇内的粤桂劳务合作工作站时,工作人员周燕正拿着电话表给安置点内的搬迁户逐个打电话,询问他们的就业意愿。“现在临近过年,许多村民已经返乡,这时候打电话摸底比较合适。”周燕说,目前来招工的10余个工厂均来自珠三角,工资平均每月在4000元以上。

“民俗与旅游结合,将助力苗族群众脱贫致富”

记者采访时,恰逢“苗年”时节,融水县梦呜苗寨一派繁忙景象,吹芦笙、斗马、上刀山……好不热闹!引得许多游客连连叫好。

户户都是苗族木屋风格的梦呜苗寨也是个移民搬迁点,县里将这里打造成了旅游景点,旅游公司占股70%,移民组成的合作社占股30%。景区负责人吴日红说,公司将苗族传统文化搬上了舞台,进行实景演出,村民白天耕种,晚上当演员。

47岁的潘杰辉从9岁起就帮家里种田放牛,去年3月,他全家搬出了大山,来到梦呜苗寨 。潘杰辉和妻子潘英华通过参加吹芦笙、跳踩堂舞等演出,两人每月有约5000元的收入。

融水县民族风情浓厚,走进安置点,少数民族文化风情扑面而来。融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石峰说,苗族群众喜欢吹芦笙、跳踩堂舞,虽然离开曾经的乡土,但是他们的文化传统没有丢,每个安置点都有芦笙队,安置点经常飘出阵阵芦笙声。

董雷是苗家小镇芦笙队队长,全队目前有芦笙手40名,队员们都是兼职吹芦笙,偶尔参加商业演出。“我们都是山里人,喜欢芦笙也喜欢热闹,没想到现在靠吹芦笙还能挣上钱。”董雷说,队员们都是在晚上彩排练习,越来越多的移民开始参与进来。

“贫困户搬迁后,过去‘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结合,会焕发特殊的魅力,将助力苗族群众脱贫致富。”石峰说。

(新华社南宁2月4日电 记者王念、王军伟、农冠斌)

新闻推荐

巩固成果 取得实效

日报消息(通讯员吴小舒)1月23日,融水苗族自治县召开“美丽融水·幸福乡村”专项活动座谈会,要求紧锣密鼓地部署活动各项筹备...

融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融水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买衣服 送衣服2019-01-25 11:35
评论:(苗族群众的跨越人生)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