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 ,就要把村民的大事小事放在第一位!”这是三江侗族自治县洋溪乡勇伟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周彬的感言。
勇伟村距县城约50公里 ,与321国道隔着榕江相望 ,全村共5个自然屯2235人 ,交通不便 ,人多地少 ,2011年人均纯收入仅2230元。
2012年3月 ,前往勇伟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的市委政法委干部周彬的心被刺痛了:村民搭乘的破旧小木船在河中摇摆蛇行 ,安全没有保障。村支书王锦隆说 ,“我们世代出行只能靠渡船 ,如果碰到发大水 ,就只有呆在家里了。”心痛之后 ,周彬暗下决 心 ,一定要想方设法竭尽所能帮助村民!初来乍到 ,语言不通 ,如何探访民情 ,聚集民智呢?周彬想了一个办法 ,在村委办公室醒目处设置一个 “第一书记工作信箱”,专门收集村情民意。他坚持深入农户普访 ,主动与村民沟通情感 ,赢得群众信任。多方搭起的“连心桥”,为驻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夯牢基 石。
周彬着手办的第一件大事 ,就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经多方筹资、争取项目并深入做群众思想工作 ,2012年7月 ,该村果场到寨保通村四级公路破土动工。
项目投资90多万元 ,并于同年12月贯通 ,全长约7公里。在通路仪式上 ,村中老人全老寿激动地拉着周彬的手说:“感谢你啊 ,小周!是你改写了我们村不通公路的历史啊!”2012年底 ,周彬还向县交通局争取资金5万元 ,将木质渡船更换为铁壳机动船 ,有效解决了百姓的出行难题。
去年 ,勇伟村利用专项 资金800多万元 ,把所有茅草树皮房顶换成琉璃瓦。为改变村内巷道难走、污水横流的窘态 ,周彬向后盾单位协调资金50万元 ,对全村300多条巷道和排水沟全面硬化。今年 ,周彬以“清洁乡村”活动为契机 ,又协调资金20万元 ,建设村级垃圾填埋场1个、集中处理池6个 ,发动群众清垃圾、立村规、改陋习 ,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勇伟村初显明珠光彩。
“输血”夯基础 ,“造血”促民富。一年多来 ,周彬为产业把脉的脚步从未停歇。
看准了无公害食用百合等致富项目 ,周彬组织村干部和种养骨干前往桂林永福县实地参观 ,并多次利用周末自费奔赴产地为群众选购良种、咨询技术、联系销路 ,让农户放心种植。
在周彬等人的谋划下 ,勇伟村先后引进帮扶项目20多个 ,项目资金200多万元 ,初步形成了“禾花鱼+百合+吊瓜+毛竹+软枝油茶+林下养殖”的多链立体种养特色产业模式 ,全面增加产业附加值 ,全力促农民收入倍增。2012年 ,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3600元。
日报记者 董明通讯员 龚普康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近日,三江侗族自治县和平乡板六村旁的田里非常热闹,村民围着几名农业技术员,听他们传授稻田农药、化肥的科学使用方法。原来,自开展“美丽三江·清洁乡村”活动以来,三江结合本县实际情况,推出了清洁田...
三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三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