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山岭盘旋的公路旁望去,只见美丽侗寨镶在对面的山坡上。吊脚楼层层叠叠,参差错落,遍布在山坡、山坳间,七座鼓楼交相辉映,尽显典雅、雄伟风姿。这就是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的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高定村。
高定村村民以吴姓为主,有560多户人家2000多人,据传是明朝万历年间由江西 、贵州等地迁来。村四周竹林苍郁,古树参天,村里石板路曲折延伸,吊脚木楼鳞次栉比。它以独特的鼓楼群方式,诠释了一种民族建筑的美丽与灿烂。站在不同的角度观望鼓楼群,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遥望,它们互相呼应,雄伟之中透出些许柔情;近看,它们各自争雄,卓然独立。这既体现了高定人的审美情趣和建筑理念,也是高定人坚韧不拔 、合作向上精神的体现。
高定鼓楼群最大的特色是整座楼不用一颗铁钉,而由杉木柱榫接而成。鼓楼均为奇数层,一般楼高10到17米,是整个侗寨中最高的建筑。鼓楼的顶部都安放形如葫芦的饰品,而这葫芦代表了侗族人民对祖先的虔诚怀念。相传旧时天下发大水,只有侗族的姜良、姜妹两兄妹躲在一只大葫芦里避开了灾难。世上只剩下他们两人了,于是他们用身上的肉、骨和内脏分别创造出了侗族、
苗族和汉族。日后,侗族人为了纪念这对兄妹,将鼓楼顶做成葫芦形。
高定鼓楼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寨中的吴姓六雄鼓楼有别于其他鼓楼,呈八角形。相传300多年前,从贵州省洪州镇六雄村(又名高山村)迁来了一族人。他们建造八面鼓楼,寓意人丁兴旺。八面鼓楼,飞檐斗拱巧妙结合,有干栏之美、宫殿之丽、宝塔之姿、楼阁之貌。
高定鼓楼群中,最为著名的是一座有十三层檐瓴的独柱鼓楼。它建于1990年,整座鼓楼只有一根主柱。主柱上有8根呈放射状的横梁与鼓楼四周的八根边柱相连,既美观又结实,造型奇特。
明代邝露的《赤雅》记载称:“(侗乡)以大木一株埋地,作独脚楼,高百尺,烧五色瓦覆之,望之若锦鳞焉。男子歌唱饮,夜归缘宿其上,以此自豪。”高定寨里的独柱鼓楼,就再现了“独脚楼”的模样。
高定村民用鼓楼群来表现他们的文化,保持他们鲜明的宗族特色。高定鼓楼,表现了当地人凝聚力量、团结一致的信念,又给宗族里的人们注入浓厚的亲情观念。
日报通讯员杨永和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记者潘雪娜)从市旅游局获悉,本月中旬,柳州市将启动旅游星级饭店复核及重评工作。届时将有16家星级饭店接受重评,28家星级饭店需复核。按照国家新版星级饭店评定标准,星级饭店每3年重评一次。...
三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三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