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法眼
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基乡冲干村大田屯曾被评为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这个瑶族寨子实行“垃圾分类+油桶焚烧”这种“垃圾不出寨”的管理办法,即每户配发两个垃圾桶,对垃圾分类处理。寨里家家户户均建有沼气池收纳生活污水,没有污水直接排入河中。“不让一片垃圾漂出山外污染下游”成为村民们自觉的卫生习惯(《广西日报》8月6日2版)。
一个普通的山村瑶寨,有着“人在画中,景在世外”的生态美景,村民们自觉地做到“越是漂亮的地方越要讲究卫生”,“不让一片垃圾漂出山外污染下游”,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这是“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个山村典范。村民们首先是管好自己,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每个普通的村民都自觉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实行垃圾分类处理,收纳生活污水,甚至对小孩都谆谆教诲。其次是对游客进行卫生管理。对前来漂流、烧烤、游泳的“消暑客”进入景区,村里就事先准备好麻袋或背篓收集垃圾,并派村干部进行现场监督,不清理现场或污染水源的游客不放行。活动结束后,村干部将垃圾全部清理带到村里的焚烧炉统一焚烧。再次是乡里管理有序。高基乡创新实施“垃圾不出村”模式,向全乡统一配发足额油桶焚烧炉,实行“垃圾分类+油桶焚烧”的“垃圾不出寨”管理办法,每户配发可回收物的蓝桶和不可回收物的黄桶分类处理垃圾,能沤肥的带到菜园或山地掩埋,不可回收的每天自行送到联户垃圾桶内统一焚烧处理。此外还支持家庭建沼气池收纳生活污水。
“不让一片垃圾漂出山外污染下游”,这是村民们呵护环境的一种责任,一种大爱。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从爱家乡的环境开始。要让自己所居住的乡村水常清、天常蓝、山常绿、地常净,要靠这样的村自为战,要靠这样的村民自觉参与。
新闻推荐
临上大学患重症 准大学生无法报到她渴望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并当一名音乐老师
今报记者黄显巧昨日下午,临进医院重症室的门,媛媛的母亲张桂取拉着记者的手,希望记者能替她鼓励女儿战胜病魔。带着这位母亲的期待,记者看到了躺在病榻上的石媛媛,睡着了的她眼角犹带着泪滴。18岁的媛...
三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