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通讯员曹世英)“村寨入口处没有堆满垃圾,垃圾焚烧池不再天天发出难闻的气味,村民如何处理垃圾?”近日,笔者走访了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寨大村,感受到了“垃圾不出户”带来的新变化。
笔者在村子看到,巷道干净整洁,柴草堆放整齐,摆放的垃圾桶比以前少了许多。村支书梁秋福介绍道:“现在没有太多垃圾要放到垃圾桶,因为农户在家就能自己处理掉大部分,所以不需要摆放那么多垃圾桶。”笔者在村民兰林中家里看到,一楼的墙脚下整齐堆放着一些啤酒瓶,旁边的麻袋里装着饮料瓶。
正在煮猪食的兰林中的母亲,时不时用火夹将垃圾篓中的纸片夹到灶里。“这些废纸,我们喜欢拿来引火,如果拿到外面去丢,很可惜。”她告诉笔者。原来,生活垃圾就这样在农户家中被处理掉了不少。
寨大村被三江县列为“生活垃圾户内分类 、不出村屯 、变废为宝”试点村后,在原来处理垃圾的基础上,要求各农户对所产生的垃圾自行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将可回收垃圾定时拿到村委指定的收集点销售,将不可回收垃圾自行通过焚烧炉处理,能腐化的则通过沼气池或“三格式”化粪池进行处理。村委根据可回收垃圾收集数量,安排车辆将其运到乡政府指定的乡中转站。乡中转站对各村转运来的各类可回收垃圾进行处理,对可直接转卖的直接转卖,对需要进行加工的(如玻璃瓶 、塑料瓶等)采取破碎 、熔化或压缩后,联系所需企业进行处理。
该乡争取县财政资金,对垃圾转运和加工适当补贴,确保每个环节正常运行,明确了“户分类 、村收集 、乡处理 、县补贴”的垃圾处理模式。
寨大村被列为试点村后,迅速行动,广泛宣传,硬化了村屯内道路和公共场所,在每家每户建设沼气池或“三格式”化粪池,将生活污水排放到沼气池或“三格式”化粪池中,然后实施村屯排放水沟建设,确保污水排放畅通。该乡逐渐完善“清洁乡村”长效管理机制,成立清洁卫生理事会,对村屯开展清洁卫生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落实保洁费收取制度,制订了环境卫生的专项村规民约,同时认真对照工作目标 、整治内容及验收标准,乡党委 、政府组织工作组对试点村屯进行检查验收和评比表彰。
据了解,三江目前以同乐乡和丹洲镇为试点乡镇,开展清洁乡村“生活垃圾户内分类 、不出村屯 、变废为宝”试点建设,并加大投资力度,用于宣传 、购置设备 、垃圾转运 、处理设施,确保各环节顺利开展。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记者梁莎莎)柳州市旅游行业传来喜讯:在近日揭晓的2014年度广西四、五星级乡村旅游区评定名单中,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共评出3个,柳州市的花果山生态园、君武森林民俗养生休闲景区榜上有名。...
三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江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