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的文学生态非常好,并且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创作群体。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氛围和团队,三江的文学艺术事业才如此富有发展潜力和前进动力。”8月27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举办的第四届“文学与地域”研讨会暨“布央茶”·《风雨桥》年度文学奖颁奖活动上,全国侗族文学学会会长杨玉梅表达了她的看法。
近年来,三江县不断加大对文艺事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实施文艺繁荣工程 、文艺人才战略和公共文艺惠民工程,使“千年侗寨”结出了文艺大发展 、大繁荣的丰硕果实。
集中发展促繁荣
该县着力实现文艺资源共享,将人力、财力投入到文艺阵地建设中,设立文艺建设专项资金,确保文艺事业发展、文艺活动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和农村重点文艺建设的需求。
同时,该县不断健全组织和机制,成立了文学、书法、美术、摄影、民俗文艺等协会,吸纳会员1000余人。充分发挥各协会人才优势,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而创作,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文艺作品。组织重点作者到基层体验生活,着力使三江文艺扎根于各民族生活的热土,从饱含各民族历史文艺内涵和生活气息的沃土中挖掘、提炼素材,创作精品,丰富三江人民的精神生活和促进各民族团结。
树立品牌育人才
该县以建设文艺大县为主线,多年来着力办好《风雨桥》期刊和举办“文学与地域”研讨会,着力打响文艺品牌,培养后备人才。
《风雨桥》于上世纪90年代被确定为全国侗族文学学会会刊,该县以此为阵地,举办研讨会、作品恳谈会、改稿班及笔会等文学活动,培养了杨仕芳、李霞、谢以科、荣任、吴艳英、吴秘群等一批青年作家,在区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
同时,该县注重打造促进文学创作与发展的实践活动,连续举办“文学与地域”研讨会,为桂、湘、黔三省(区)侗族地区作家、学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该研讨会始办于2012年,每年举办一届,旨在通过分析当前侗族文学创作现状,促进侗族作家队伍建设,使三江文艺创作多出人才、多出精品、打响名气。目前,该研讨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侗族作家到三江交流。
文艺惠民接地气
该县凝聚文艺力量,打造为民、惠民、乐民的文艺品牌,使其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深入开展文艺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活动,围绕重大民俗节日及纪念日,配合重点工作,面向城乡群众开展各具特色的文艺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文艺讲座、培训、汇演等,为文艺工作者接好地气、多出佳作拓宽了路子,为城乡群众接受艺术熏陶、展示个人才艺提供了便利条件。
该县连续多年举办了“送文艺下乡”活动,以元旦、春节群众文艺活动为龙头的节假日文艺活动在全县各乡镇开展,而迎春文艺晚会、农历正月十五举办的县城大型文艺表演也拥有众多观众。该县常年组织文联、艺术馆等单位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各村屯、社区、敬老院等,为群众送戏、送书、送春联,同时还请自治区及柳州市文艺单位的文艺工作者走基层,把精美的文艺大餐呈现给群众。
日报通讯员杨春茂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记者唐小玉、通讯员黄晋川)26日从柳州火车站获悉,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该站将增开1对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始发列车,以方便广大旅客感受“千年侗寨梦萦三江”的侗族风情。据悉,今年中秋...
三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