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外地念书的时候,我在某小巷深处,发现一间名为“静落”的茶艺社。茶舍小而温馨,庭院蔓蔓,主人是个安静而丰富的中年女子,正轻声细语地教人如何识茶、品茶、爱茶,认真专注,内心随喜,乐在其中,全无世间纷扰,一如山间幽兰,纷纷开且落。
茶舍中的每一种茶,都是由主人自己亲手设计包装的,朴素,典雅,令人爱不释手。而且,她还有一个十分美好的爱好——为这些茶起名字,如“初见”“素履”“日久生情”等。其中,她最喜欢的一款茶,外表粗老,口味却清新自然,名字就叫“沧桑赤子”。
“沧桑赤子”,当时一下子就被这个词所迷住,一遍遍地默念。
沧桑,赤子,两个简单的词语并置,矛盾而又富有张力,耐人寻味。临走前,她还送了我一小包“沧桑赤子”茶叶作为纪念。不久,我便毕业,走出校园,投入纷攘凡尘中。那一小包茶叶,我一直带在身边,没有拆开过。但在我心中,却一遍一遍地品味着个中真味。
所谓“沧桑赤子”,在我看来,是指历经沧桑,看遍肮脏与黑暗,却仍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和热爱,保持着童心的纯真,于是乎,悲哀是热烈的,快乐也是热烈的;歌也罢泣也罢,不杂一丝虚伪造作,是为“沧桑赤子”。
就像一位诗人说过:“人世的肮脏,洗净我心”。
那是一种永葆初心的稚真状态,一种青春不老的动人情怀,如同岁月陈酿,愈发醇香。“沧桑赤子”让我想起画家黄永玉、作家沈从文等老先生,他们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或者一种幽默的、好玩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有人曾回忆沈从文先生,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一个孩子。我想,只有看破一切人事沉浮,得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净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罢。
我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认识了一名伐木工,他“能从一片叶子看出春夏秋冬”,脸庞虽如树皮一样粗糙,内心却始终如孩子一般,他曾热情地给我介绍每一棵草木 的名字,告诉我早年在外省做生意被骗的经历,还说要像我一样买一台“大相机”,用来拍不同季节的林溪……在我眼中,他们都是可贵、可爱的沧桑赤子。“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当然是一种理想状态。而越接触社会,越是发现沧桑赤子之难得。人生逆旅,沧桑难免,而童心易失。踏入社会之后,我们不得不跟这个世界周旋,不能不有利害的计较,于是算计、狡黠、痴心、妄念等等蒙蔽和销蚀了生命本有的纯真以及对世界葆有的善良好奇。就像电影《小王子》里的“王子”,到了“大人”世界中如机器般疲于奔命,忙于得到外在认可,而全然忘记了自己曾是“小王子”。
在那个世界里,“小孩”是令人避之不及的存在,它所折射的正是现代人对于“真我”的丢失与逃避。
而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正是或者继续是小王子。
岁月催人老,多少青春不再,多少情怀更改。比身体衰老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衰老。而法国作家司汤达说,一个人只要他有纯洁的心灵,无愁无恨,他的青春时期,定可因此而延长。所言极是。岁月应该是一种馈赠,而不是杀猪刀。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沧桑,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从而更好地拥抱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所以,纵然“人间正道是沧桑”,又何妨以赤子之心,阅人间之沧桑?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通讯员吴国聪)“龙坤林,房屋为木瓦结构得4分,人均居住面积13平方米以下得1分……对以上评分还有什么意见,请发表。”11月5日,同乐苗族乡召开归东村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村民评议现场会,扎实推进...
三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江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