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新闻 宕昌新闻 两当新闻 徽县新闻 成县新闻 西和新闻 礼县新闻 康县新闻 文县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陇南市 > 宕昌新闻 > 正文

40年前,宕昌县下罗三队开了甘肃包产到户先河,如今他们逐梦小康 下罗村的新生

来源:陇南日报 2018-06-06 01:12   https://www.yybnet.net/

甘肃日报记者宋振峰

4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开启。

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978年春天,宕昌县哈达铺公社下罗三队22户农户为了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的260亩耕地包干到户。

他们并不清楚,这一分田壮举,开了甘肃包产到户先河。

风起云涌,春华秋实。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然而,在这40年中,下罗三队所在的下罗村村民的梦想得以不断实现,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进入新时代,下罗人的小康梦想,指日可待。

40年前的春天,下罗三队悄悄将集体所有的地分了

从哈达铺镇下火车,到宕昌县城必经国道212线。在公路边上的诸多村子中,下罗村是其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村庄。记者到下罗村时,当地的司机师傅一不留神就开过了。

造访这里,缘于之前记者查阅的很多资料中介绍,1978年春天,下罗三队已将集体的地按劳划分到户。

今年74岁的杨元清,时任下罗三队会计,至今仍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

陇之南的春天总是来得格外早。1978年农历二月,下罗三队就准备种地了。有天晚上,队长傅付生将杨元清和另一名副队长喊到他家,说村里22户人家,只有4头牛耕地,连买牛的钱都没有,当年要将集体的耕地按劳动力划分到户。

紧张,兴奋,忐忑不安……但谁能不同意呢?当时作为村干部,杨元清家里的炕上只有被子,光席一张。白面,那是过年才能吃上的稀罕物,家人常常吃不饱。为了维持生计,他的爱人和其他许多村民,白天跑到附近的山林里,偷偷砍伐树木,烧成木炭后拿到集市去换点钱。一麻袋木炭,才能称6斤盐、再灌1斤煤油,运气好的话,再买点洋芋。

第二天晚上,下罗三队22户人家,集中到了队长傅付生家。大家抓阄,将队里的260亩地分给了53名壮劳力。时隔40年,杨元清现在仍能清楚地记得,他家分了6分当归地、1亩洋芋地、2亩冬小麦地、1亩青稞地、1亩燕麦地,牛的饲料地,每家还给了2亩。

当时,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一举措其实触碰到一个重大而基本的问题———“包产到户”调整了生产关系,改变了原有的分配方式,极大释放了蕴藏在每个人身上的生产力。他们更没想到,中国农村改革的天空已是曙光再现。

当年秋天,下罗三队喜获丰收,队里买了8头牛。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瞒着上级的社员们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

第二年,他们的粮食产量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粮食总产从前一年的9300多斤提升到了32700多斤,是原来的3倍多。

下罗三队的这一探索引来了多方聚焦。1979年1月,哈达铺公社公开推行他们的经验。1979年8月31日,《甘肃日报》用大半个版的篇幅报道了下罗三队以及哈达铺公社的做法。

1979年9月6日,时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的宋平同志专程前往下罗三队进行了调研。

在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历史上,宕昌县哈达铺公社下罗三队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陇南市旅发委在临夏州举办旅游产品宣传推介活动

本报讯(记者罗艳)5月30日,陇南市旅游产品(临夏州)推介会在临夏市举行,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带领宕昌、康县、文县、成县、两当县...

宕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宕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山泉相伴玉岗村2018-05-31 05:16
猜你喜欢:
评论:(40年前,宕昌县下罗三队开了甘肃包产到户先河,如今他们逐梦小康 下罗村的新生)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