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新闻 宕昌新闻 两当新闻 徽县新闻 成县新闻 西和新闻 礼县新闻 康县新闻 文县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陇南市 > 徽县新闻 > 正文

“复活”村庄,留住乡愁 徽县大河店镇硬湾村变迁记

来源:陇南日报 2017-09-22 01:31   https://www.yybnet.net/

徽县充分挖掘地方传统养蜂模式,利用中华蜂喜欢在古树、草滩、高山悬崖筑巢的生活习性,变劣势为优势,大力发展古树、草滩、悬崖蜂场,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电商”的产业扶贫模式,使这项富民“甜蜜”产业成了精准脱贫的强势产业。本报通讯员何方摄本报记者宋博从前的硬湾村,是徽县大河店镇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庄,山大沟深、信息闭塞、土地破碎,发展传统农业空间小,村级集体经济空心化,贫困的代际传递现象严重……如今的硬湾村,正进行着产业的重建、环境的重塑、心灵的重构,回答着“农业必须强、农村必须美、农民必须富”的时代课题。破题———中蜂养殖谋致富初秋,艳阳高照,硬湾村65岁的老汉刘永林忙完手头的活后,坐在龙崖老巢蜜合作社的中蜂养殖基地边,看着漫山遍野的蜂箱。合作社是县委组织部帮助建立的,但刘老汉付出的精力可不少。他不仅是合作社的工人,还是合作社的股民。“年底就要分红,我家入股5000元,应该能分不少。”刘永林乐呵呵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表面上看,硬湾村的劣势很多,但这里的中蜂养殖已有上千年的传统,由于没有资金支撑,缺少销售渠道,中蜂产业一直没能发展起来。如何唤醒沉睡资产,将劣势转变为优势,让中蜂养殖这个源头活水真正活起来,是解决硬湾村脱贫致富的关键点。2016年,徽县龙崖老巢蜜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电商”的模式,充分激发和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中峰养殖产业,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走上了品牌化发展特色养殖产业的路子。蜕变———美丽村庄焕新颜“沟不挖到自家地头,路不修到自家门口,就不参加筹资筹劳。”硬湾村村支书高志军说起前两年村民的状态,显得很无奈。“我们村上最大的问题是惠农政策的落实。”高志军说,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很多村干部不敢落实惠农政策,造成了好事办不好的局面。近年来,硬湾村通过落实“一个办法,三个流程”规范村级权力运行,服务了群众,规避了风险,赢得了群众赞誉,让微改革产生了大效应。围绕让村里人的日子过好来搞村庄规划,在村庄建设中,敬畏村庄原有肌理,大树不砍,旧房子不拆,守住村子的灵魂。改水、改厕、改房,建卫生室、农家书屋,让现代的也现代,传统的也传统。乡村成景点、青山变金山。涅槃———精神建设富民心“以前的麻烦村,现在变化真不小,不仅没有一例上访的,说起村两委班子,村民都竖起大拇指。”前几天,笔者在村子里见到了县委巡查组负责人,他这样告诉记者。山乡巨变,青山绿水尽开颜。随着产业的发展,人的精神面貌变了,矛盾纠纷少了,干群关系也更和谐了。走进硬湾村可以看到,居民房前屋后花红草绿,村道整洁宽敞。村民已经自觉把打扫卫生当成一种生活习惯,小孩子也会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驻村的镇干部说,现在硬湾村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都改变了,集体意识、参与意识、环保意识普遍增强。有努力,就有希望;有坚持,终能圆梦。“有政府支持,靠自己奋斗,相信日子会越来越有奔头。”村民周种荣的朴素话语,道出了全村农民的心声。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硬湾村正逐步呈现在我们眼前。

新闻推荐

又是一年核桃香 徽县核桃产业助推精准脱贫纪实

本报通讯员贾寒峰近日,徽县嘉陵镇黄桥村满山遍野的核桃园里,一棵棵经过高接换优的核桃树上挂满了硕大的核桃,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在自家的核桃园里摘着核桃,有人拿着编织袋,有人端着簸箕,有人背着背篼…...

徽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复活”村庄,留住乡愁 徽县大河店镇硬湾村变迁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