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甘肃省交通物资供应公司是省交通运输厅所属的全民所有制交通物资采供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680万元,资产总额1.26亿元。现有在职职工88人,离退休职工67人。近年来,公司紧密结合甘肃省交通运输事业改革发展总体形势,立足公路建设、养护市场,以公路建设、养护沥青采购供应为经营主业,先后为甘肃省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公路养护维修项目及灾后公路恢复重建项目供应沥青达60余万吨,形成了沥青订货、仓储、配送、发运、结算等一整套服务体系,为甘肃省公路建设、养护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发挥“两个稳定器”作用确保产品质量、确保价格合理
近年来,省交通物资公司积极发挥甘肃省公路建设、养护市场沥青质量与价格两个“稳定器”的作用。
确保产品质量方面,省交通物资公司充分发挥国有交通物资采供企业职能,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货源组织方面,与中石油、中海油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保证了稳定的沥青货源。在业务运行过程中,减少中间环节,彻底摒弃了多年来依靠合作单位提供货源的营销方式,实现了公司与沥青生产厂家的直接对接。
公司在沥青供应过程中,建立了留样、铅封、“五联单”、实时监管制度,充分保证了甘肃省公路建设、养护沥青质量。留样制度,即在沥青出入库、施工现场卸车时分别与施工、监理等单位共同签字取样留存,实行已供沥青样品采集(双份)留存制度。铅封制度,即在运输环节实行“四铅封”制度(沥青装车后,由公司、施工单位驻库人员分别在装油口及卸油阀随机各配打1个铅封,并在路单上注明铅封号),卸车时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公司驻工地业务人员共同检查铅封完好、号码一致后,实施卸车。联单制度,即沥青运输实行“五联单”(发货员留存存根联、承运单位留存司机联、业务部门留存统计联、财务部门留存财务联、收货单位留存决算联),建立沥青进出库电子明细台账,日清月结,确保沥青从开票发运、工地交货到货款支付、统计结算等环节衔接紧密。实时监管制度,即为每台沥青运输车辆安装GPS动态监控设备,在公司业务部门、销售单位、发运单位、施工单位建立监控平台,对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防止沥青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偷梁换柱”现象。
确保价格方面,公司认真研判公路建设养护项目沥青需求信息,综合考虑当期国际原油及沥青价格,与客户进行深入的商务谈判,在保证沥青质量及工程建设工期的前提下,本着科学、合理、稳定的原则签订供货合同。近年来,公司为甘肃省公路建设、养护供应的所有沥青产品均做到了价格公正、合理。去年冬季,公司多方筹资开展了沥青储备工作,尽力减少施工高峰期的价格波动。
售后服务与应急保障方面,公司多年来坚持严格合同履约,信守质量承诺,认真执行产品质量检验、抽检和质量跟踪服务制度,确保检验标准严格、售后服务完善及时。根据路面施工特点和工程进度,选派业务骨干、沥青厂家技术专家深入各工地,积极与项目经理、质检负责人加强沟通,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交流,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结合多年来的沥青供应工作实际,公司建立了沥青应急保障机制,在重大自然灾害、公路抢修或其他特殊原因有沥青需求时,公司以交通建设大局为重,于第一时间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质优价廉地供应项目所需沥青。在舟曲泥石流、陇南灾后公路恢复重建等急难险重项目中确保了公路施工沥青需求。
—甘肃省交通物资供应公司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中谋求新发展
实现“两个转变”从坐等客户到主动上门、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曾经,省交通物资公司也经历了改革前的阵痛:体制僵化、机制不活,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沥青采供业务在省内公路建设养护市场所占份额逐年缩减,企业整体发展已处于交通产业链条的最末端。
公司积极改变思想观念,转变经营理念,以谋求新的发展。一是全面转变长期以来坐等客户的思想观念,主动“走出去”争取市场份额。在做好高等级公路建设沥青采购供应的同时,紧盯公路养护市场不放松,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领业务人员全方位拓展各公路管理局养护市场。2014年,公司在省内公路养护沥青供应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二是转变经营理念,建立以服务客户为主导、主动上门了解客户需求、把握市场机遇、用优质服务赢得客户信赖及市场份额的营销理念,推动传统的沥青业务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公司还以专业化的沥青采购供应模式,按照“确保供应、确保质量、确保服务”的总体思路和工作原则,通过在各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建设“可拆卸可移动式”沥青储备设施,将优质产品与优质服务直接送到施工一线。
坚持“两个主动”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主动适应市场新变化
面对经济发展新的形势,省交通物资公司把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企业判断经济发展大势、谋划战略布局、安排整体工作的基本前提。
公司一是结合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实际,抢抓甘肃省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断拓展经营领域,主动研究公路建设物资采购供应市场,在保持沥青购销业务平稳运行的基础上,积极向公路建设其他物资材料供应市场延伸,加强与科研院所及生产厂家的合作,开发适合甘肃省公路建设特质的高科技路面材料,如减水剂、填缝剂等新型产品。二是在积极应对市场挑战的过程中,加强银企合作,打通融资通道,提升公司的融资能力,为业务运行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并加快资金周转频率,对资金运行成本实行全面管控,提升企业资本运营水平。三是主动树立互利共赢意识,为确保沥青使用高峰期不延误工期,利用有利时机提早储备优质沥青产品,在盘活兰州周边沥青存储设施设备存量资产的基础上,提升增量,实现共同发展。
强化基础管理 夯实发展根基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交通运输市场,省交通物资公司始终坚持把加强管理实现精细化发展,有效防控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首要课题进行研究。
为了解除固有管理体制、机制对企业改革发展的制约,公司近年来始终坚持以深化改革统领工作全局,在革除传统管理模式的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甘发〔2014〕13号)文件精神,切实增强企业改革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以增强发展动力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三项制度改革”(劳动用工、人事、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为抓手,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努力使改革成果更多地转化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方面,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打破传统的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实行全员聘用制,做到了员工能进能出。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行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实行以岗定薪,加大绩效分配力度,建立了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实现了国家利益、企业发展与职工受益同步推进。同时,严格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定了《公司沥青业务管理办法》、《业务激励及管理办法》,实行业务人员工效挂钩激励机制,科学统筹营销人员的付出和回报。
公司还积极适应“营改增”要求,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管,仔细梳理管理行为,制定并细化预算、财务等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使管理流程更为清晰细致。大力发挥审计工作的内控职能,强化责任追究,及时堵住了管理漏洞。
打造企业文化 提升队伍活力
近年来,省交通物资公司针对沥青营销人员长年流动分散的状况,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创建活动,营造和谐有为的企业发展环境,增强队伍活力。
公司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关心关爱员工,不折不扣地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加强企业宣传工作,利用公司内部和交通行业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公司的重大举措、工作动态及好人好事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支持党、工、团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培训、知识竞赛等文体活动,陶冶员工情操,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在团队建设尤其是营销团队建设方面,一是以适应企业发展的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技能为目标,以提高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改革创新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为重点,加大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积极拓展职工素质提升渠道,采取集中培训、督促个人自学、外派学习交流等方式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根据职工个性特点、知识结构、年龄层次等因素量身定做职业规划,结合个人不同情况制定业务知识培训学习计划,使业务人员的能力在工作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二是把职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个人素质提升、薪酬增长进一步紧密结合,通过职称考评工作与薪酬待遇挂钩,促使职工自觉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和工作能力,去年公司有1名营销人员取得了高级工程师资格。同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主动更新知识、拓展技能、增强创新能力。督促业务人员自觉增强岗位责任意识,在工程施工沥青需求高峰期,通过及时、高效、优质的服务,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受到了施工单位的高度评价。三是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近年来通过招聘营销等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断充实加强公司营销队伍,激发企业营销人员的活力。另外,紧密结合甘肃省公路建设、养护沥青采供市场工作实际,以科学化、规范化为目标,通过标准化管理,建立了专业的企业营销服务团队。多年来精心打造的营销团队,使公司沥青采购供销业务取得了优异成绩。
目前,省交通物资公司正以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增值保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不断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中谋求新的发展。本版撰稿 朱小涛本版摄影 张磊 温晓艳 苏昱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何彤石进兵)一季度,陇南市国税系统共组织入库各项税收收入5.41亿元,同比增长39.63%,增收1.54亿元。今年以来,面对经济形势持续调整,有色金属价格持续震荡的形势,陇南市国税局抓早抓好组织收...
陇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