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马爱平县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自古以来我国就是“郡县治天下安”。“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旧动力转换问题,培育更健康、更持续的增长点,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县域创新能力对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从未像今天这样凸显。”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冬梅说。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就如何推动县域创新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推广“科技镇长团”“博士服务团”等模式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为此《意见》明确了“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任务,突出了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家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企业家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关键核心作用。东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教授梅姝娥介绍,《意见》特别指出,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到县域开展创业服务,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县域就业创业;推广“科技镇长团”“博士服务团”等模式,提升县域人才集聚能力和创新管理服务能力。近年来,全国各地探索出了不少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江苏省就将科技管理工作重心下移,通过选派科技镇长团,通过团队作战、协同创新,把科技创新资源布局到乡镇,打通科教资源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隔膜\’,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提升县域科技服务能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农村区域所副所长、研究员龙开元举例。“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让创新人才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得到合理回报;发挥乡土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梅姝娥说,这也是此次《意见》在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方面特别强调之处。值得注意的是,县域地区对于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如城镇地区。“因此,除吸引人才外,应加大力气留住人才、培育人才,同时鼓励本地人才创新创业。”龙开元说,比如在东莞市,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与东莞职教城合作举办7期“模具师傅培训班”,培养了近千名模具人才;在常熟,充分利用各项人才引进计划,形成人才集聚、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同时以“互联网+”为切入点,在创新资源集聚区建设“创客根据地”。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甘肃
陇南市的成县,一批农民网商利用社交媒体推广特色农产品,在线下启动筹建电商产业园和农产品交易中心,解决产品供应、配送等问题,并在政府支持下成立电子商务协会,整合县域农产品资源。“截至目前,成县共开办网店920家,电商企业22家,电商平台9个,物流快递企业40家,建成县、乡两级网货供应平台24家。”成县宣传部长周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全国的情况看,我国县域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相对缺乏,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的困难更多,难度更大。”东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教授梅姝娥说,创新驱动发展先进县(市)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县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的举措之一是“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意见》围绕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明确了多项具体工作。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县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是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意见》指出要在有条件的县(市)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作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推动符合条件的科技园区创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有条件的县(市)建设创新型县(市)、创新型乡镇。同时,要结合县域需求实际,依托科技园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各类创新平台在县域开展应用示范。创新驱动***精准脱贫推广适用技术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全国仍有4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极其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此次《意见》就把依靠“创新驱动***精准脱贫”摆在很重要的位置。50多岁的台自力,是甘肃陇南市成县抛沙镇广化村党总支书记,也是成县抛沙镇***产业发展助理。2013年,台自力流转土地100亩,筹资成立了陇南华夏广丰特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建加工车间一座,主要种植加工包装菊花茶饮品。“2015年底,加工车间二线扩建,年产值130万元。如今,公司解决了广化村周边村民百余人的就业问题。”台自力对记者说。此次《意见》就提出强化科技创新对***精准脱贫的支撑引领作用,提升县域发展内生动力;实施科技扶贫行动,瞄准县域脱贫攻坚中突出存在的科技和人才短板,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动员全社会科技资源投身脱贫攻坚。“同时,《意见》强调结合贫困地区科技需求,精准施策,加强先进、成熟、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和集成示范,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荐创业式扶贫,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农民技能素质,以创业扶贫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梅姝娥说。“陇南市就把产业作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主要措施来抓,每年安排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近三年新增农业特色产业面积200万亩,全市特色产业基地面积累计达到1000万亩以上。”陇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海军告诉记者。目前,陇南市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16个,获得国家和省名牌奖的产品36个。全市产业扶贫带贫效果明显增加,2016年农业特色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贡献额达到23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陇南公路管理局试验检测中心: 全体职工宣誓做“安全型职工”
本报讯“我郑重宣誓,保证安全生产是我的崇高职责……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检测中心职工,保证安全生产是我们的神圣使命……自愿遵守操作规程,自愿履行安全职责,做一名安全型职工”,6月8日,在第十六个全国“...
陇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