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媛远近年来,陇南市在人才引进上做文章、下功夫,有效弥补人才工作短板,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截至目前,陇南市共引进本科学历的急需紧缺专业人才831人,硕士以上急需紧缺专业人才39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386人。“陇南人才工作特色亮点纷呈,特别是‘博士服务团\’工作很有特点,最大限度地帮助当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副局长、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志刚在陇南市调研时这样评价。从打造人才聚集“磁场”到广纳群贤解决发展难题,从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到依托项目培养本土人才,陇南的发展机遇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功以才立,业由才广”,陇南市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态度———始终坚持把人才强市战略作为发展之本,不断完善政策机制,积极引进紧缺人才,激活用好本土人才,大力培养现有人才,推动各级各类人才在脱贫攻坚、生态文明、产业培育、城乡一体、基础设施、民生基础、社会事业、电子商务、金融支撑、旅游开发等重点工作和重要领域发挥作用、展现才智。下好“一盘棋”谋划人才事业新格局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中央、省、市多次定调人才工作,要在全面创新改革的时代大潮中有所建树,就必须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陇南市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经常利用调研座谈、听取汇报、节假日慰问、微信互动等形式关心关怀各类人才,鼓励他们为陇南发展积极作为,贡献才智。同时,全力协调解决人才之忧,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一个关心呵护人才成长、支持人才干事创业的格局和氛围基本形成。着眼长远发展和现实发展需要,陇南市出台《陇南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陇南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等文件,构建具有竞争力和陇南特色的人才制度优势。同时,陇南持续强化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发挥作用的人才工作格局。以政策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人才总量持续增长,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一个科学高效、富有活力的人才事业新格局正在形成。织就“一张网”释放人才引擎新活力在2017年中国(首届)橄榄油品鉴评比推荐会上,陇南油橄榄品牌夺金揽银共计10项,成为最大赢家,这是陇南市发起建立融产学研一体的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以来取得的业界最高荣誉。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而这只是陇南市推进的人才制度改革之一。如何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陇南市聚焦人才引进聚集、培养开发、评价激励、流动配置和人才管理等关键环节,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藩篱,依靠“改革红利”释放“人才红利”。(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谋定而后动,一系列政策举措适时出台:陇南市从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等方面制定发展规划,为全市人才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的原则、方式、对象、程序及激励保障待遇等,出台办法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了人才引进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制定指导意见有效解决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异地分居问题,让相关人才工作得安心、生活得舒心。制定《陇南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营造拴心留人环境,有力促进陇南市乡村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出台《陇南市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薪酬补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激发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人才队伍的工作热情和活力,促进了全市非公党建整体提升;出台《陇南市文化产业创意产品以奖代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引导和激励陇南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文化创意,有效促进和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同时,持续加大人才经费投入,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基金。数据显示,陇南财政保障人才投入经费由2009年的10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400万元以上,人才经费投入连年增加,大幅增长。研究出台了领军人才评选办法、修建了人才公寓、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一系列激励保障政策措施,为“能人志士”在陇南大展拳脚搭建平台,解除后顾之忧。燃起“一团火”构建人才聚集新高地“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自带队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招才引智,用事业、用感情留人,一大批高层次人才落户陇南,通过搭建平台,拓展载体,优化政策,初步实现了地方、人才双赢的目标,让陇南市成为吸引人才的“洼地”、留住人才的“高地”。为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更好地发挥各级各类人才的作用,陇南市坚持在一线培养、在一线锻炼、在一线发挥作用,在***精准脱贫的主战场为各类人才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平台。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了10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产业发展助理,促进企业人才向一线流动倾斜;根据全市各乡镇产业扶贫需要及科技工作现状,在各县(区)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选派195名科技人才挂职担任科技副乡(镇)长,实现了科技人才挂职全覆盖。同时,为解决***资金不足、融资难的问题,省委为陇南市选派了一批金融专业人才挂任市、县区政府副职;市上结合双联行动、***等中心工作,选派近千名机关干部到贫困乡村,在扶贫政策宣传、开展建档立卡、制定脱贫计划、落实扶贫项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围绕提高贫困地区乡镇干部指导发展致富产业,带动实现脱贫致富的能力水平,着力实施了“乡镇干部农技推广能力提升计划”。不仅如此,为补齐高端人才缺乏短板,实现人才的量质并举,陇南市以包容接纳的开放气魄,在培育、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时,坚持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真正做到了解放人才、发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以项目为抓手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以培养渠道为依托打造多样化人才。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领军人才队伍工程、特色产业发展人才培训项目、医疗人才培训项目、教育人才培训项目、农村实用人才基地建设等项目;组织实施油橄榄高产稳产技术推广、油橄榄栽培管理及丰产示范推广等项目;积极实施“2+1”和“1+10”人才培养计划,为每名“博士服务团”成员确定1名市级领导和所在县(区)委书记作为培养人,由每名挂职博士结对“传、帮、带”10名有发展潜力的本地专业人才,帮助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依托各种资源,统筹开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各类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较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能够适应陇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砥砺前行,如今,开放的陇南正日益成为群英荟萃的人才发展新高地;发展的陇南,正日益成为世人瞩目的创新创业首选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丽红)6月24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东新主持召开市政府第七次常务会议,审议了《陇南市2016年度省政府目标管理责任考核情况及落后指标有关问题整改方案》《陇南经济开发区青岛园区招...
陇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