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区佛堂沟油橄榄国家示范种植基地。
产业是经济增长、富民强市的根本。立足于独特而富饶的资源,近年来,陇南紧紧围绕减贫增收这个核心,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坚持扩规模、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增效益,统筹推进,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向效益品牌迈进,以核桃、花椒、油橄榄、苹果、苗木、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开发扎实推进,规模超过1000万亩,完成经济林高接换优1000多万株,发起成立了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确立了陇南油橄榄在全国的龙头地位。工业向转型升级迈进,加强工业技改扩能、转型升级、资源整合和园区建设,积极培育有色冶金、白酒酿造、农特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现代制药等优势主导产业,苗家坝水电站、紫金矿业、金徽矿业等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三产向多元支撑迈进,坚持旅游商贸双轮驱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景区景点建设、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和旅游宣传推介,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5%。物流仓储、交通运输、网络信息等综合服务型产业加快发展,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第三产业门类更加多元。陇南: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对于武都区汉林镇的靳鹏德来说,多少年来,家里10多亩花椒树就是他的“定心丸”。因为每到七八月份,他都能从那些带刺的树上收获一粒粒红色的小果子,晾干卖出后变成家中一笔重要收入。今年初春,在镇政府的组织下,靳鹏德又一次参加了花椒树嫁接技术培训,从砧木培育到接穗采选、从剪砧削芽到镶嵌绑扎,他非常认真地学习着。“原来的花椒品种存在着退化严重、树龄短、病虫害多、树身刺多等问题,现在通过嫁接改良,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靳鹏德说。武都区素有“千年椒乡”之美誉。花椒产业不仅是全市特色产业的一张名片,更是武都区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花椒提质增效工程的实施,椒农们的收入有了明显增加。不仅是花椒产业如此,放眼陇南大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全市上下围绕把优势做强、把产业做优,树立助农增收、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这一主题,抢抓政策机遇,深入实施“433”发展战略,大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打开了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在具体实践中,陇南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市场导向,深化拓展“四产区、五基地、多片带”的总体布局,大力发展核桃、花椒、油橄榄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养蜂、油用牡丹等特色产品,促进特色产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2016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六化”目标任务,抢抓***重大机遇,继续深入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活动,逐步解决瓶颈制约,推动了特色产业转型跨越发展。—————产业基地规模稳步扩张。全市新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基地39.368万亩,总面积达1110.078万亩,生产特色农产品355.59万吨,实现产值157.12亿元。—————综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完成核桃、油橄榄、花椒嫁接260.3万株,繁育出圃核桃、花椒、油橄榄良种苗木989万株,完成综合管理676.3万亩。—————生产标准加快推广应用。全市新建标准化示范点210个,建立了3.3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创建蔬菜标准园18个,兴办苹果标准化苹果生产示范点10个。—————精深加工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69家,带动农户40.64万户;全市合作社总数累计达到7668个。13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已经有1356个贫困村建立合作社3062个,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达93171户。—————产品营销渠道快速拓展。以农特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陇南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四大专业市场建设进度不断加快,花椒、核桃等农特产品营销对接会积极组织开展。—————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累计达到26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食用农产品总面积的51.5%。2016年,陇南市还发起成立了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确立了陇南油橄榄在全国的龙头地位。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品牌效益进一步凸显。
新闻推荐
7月7日,陇南市庆“七一”全民健身活动在武都区东江水公园举行。图为体育舞蹈表演。本报记者肖红摄本报记者肖红姚琴7月7日傍晚,武都区东江水公园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陇南市庆“七一”全民健身...
陇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