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镇沙坪村村民家的屋顶上晒满了刚刚采摘的花椒。本报通讯员袁金泊摄
雨后的花椒更鲜艳。本报通讯员李腊梅摄
整理采摘的花椒。本报通讯员严艳摄
晾晒花椒。本报通讯员王亮摄武都讯(通讯员袁金泊)椒香七月,火红的花椒点燃了陇南大地,武都区白龙江沿岸的花椒园里满是丰收的喜悦……近年来,武都区依托地理资源和区位优势,壮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武都花椒成为全国“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品质第一、农民收入占比第一”的“金牌”产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武都区提出了“全民动员,大干三年,覆盖全县,争创全国花椒第一县”的战略目标,迈出了武都花椒从地埂散户栽植向规模产业化发展的第一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武都花椒已经实现了整村整乡覆盖,截至2016年底,全区花椒面积100万亩,保存株数达6000多万株,产量达2000万公斤,产值24亿元。建成万亩花椒基地8处,千亩花椒示范基地108个,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国花椒第一县”。武都区在扩大花椒种植规模的同时,大做科技文章,提升花椒品质,成立了花椒技术服务中心,宜椒区各乡镇成立了花椒服务站,制定了武都花椒甘肃省地方标准,积极实验花椒树嫁接改良技术,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知识培训,手把手给农民传授花椒树的病虫害防治、修剪、嫁接等科学管理技术。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是武都花椒的品质特点更加突出,2011年注册了“武都花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3年获得“武都大红袍”和“武都八月椒”林木良种称号,同年,浙江大学经国家农业部授权,审定武都花椒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上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打造,为椒农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笔者从武都区花椒中心了解到,今年花椒产量将达到2200万公斤,花椒销售指导价为每公斤140至160元,预计产值33亿元。同时,武都区大力扶持花椒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规范花椒市场流通,实现花椒产品统一包装,统一规格、统一商标、统一数量、统一质量“五个统一”。据悉,2016年经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审定,地理标志产品“武都花椒”品牌强度为727,品牌价值为43.27亿元。接下来武都区还将完善统一武都花椒包装袋(盒),推广、应用、统一使用国家工商总局公告认定的武都花椒地理标志产品商标,让武都花椒“金牌”产业做大做强。
新闻推荐
武都讯(通讯员王亮)7月21日,全国台联副会长陈杰带领台湾少数民族头目长老参访团来武都区开展参访交流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天佑陪同参访。参访团先后到马街镇感恩村、万象洞景区等地,参观了武都...
陇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