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罗艳肖红杨小艾
图/本报记者李董
“摆臂均匀、换气要掌握节奏……”5月15日下午,陇南市第一中学高二北大之星班的32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陇南游泳馆,换上了统一的泳装,跟着教练认真学习游泳。
从今年3月份开始,市一中将游泳纳入学校特色体育教学,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响应,成了市一中阳光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又一大亮点。
近两年来,陇南市积极探索游泳教学在中小学开展的经验,助推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培养中小学生掌握游泳技能、学会安全自救。如今,游泳已经成为陇南市青少年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
游泳进试点学校课堂
拓宽素质教育领域
记者从陇南市体育局了解到,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引导青少年参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陇南游泳馆发挥其资源和专业教学优势,在市实验小学开展游泳进课堂试点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游泳教学在中小学开展的经验,为以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游泳课奠定基础。
2016年8月,陇南游泳馆在市实验小学开展游泳进课堂试点教学活动,确定三年级为首批试点班级,每班次连续上10节课,每节课由班主任、体育老师带队,统一进出游泳馆,严把安全关。
为了能顺利开展游泳进课堂活动,游泳馆专门将两条泳道进行了改造,用护栏将成人泳道与学生泳道隔离开。同时,安排专业合格、经验丰富的教练进行理论授课和现场教学,并配备具有专业资质的救生、救护人员,确保学生的安全。
自此,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在游泳馆都能看到一群头戴黄色游泳帽的小学生在教练的带领下学习游泳。
“如果能够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学会游泳,并懂得怎么游泳才安全,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就需要游泳教育进课堂,提高学生的游泳技能和自救能力。”市实验小学学生成长中心负责人石永生说,在小学阶段开展游泳教学课系甘肃省首例,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得到社会的高度赞扬。
学生体质得到增强
学习生活品质提升
“几乎都是全员报名参与,不仅学生的热情很高,家长们也很支持,每次开展游泳课,家长都会送孩子到游泳馆。”石永生说。
“游泳是一项技能,我们早就想让孩子学了,不过之前因为没有小伙伴一起,孩子总拖着不愿意去学。现在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参与,孩子的积极性变得可高了。”一位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笑着说。
谈到游泳给孩子带来的好处,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宋玺原的父亲深有感触。“孩子以前很少和他人交流,性格比较内向,自从学习游泳后,性格开朗了很多。”宋玺原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从农村转到城市上学一直有些孤僻,现在性格的变化与学习游泳分不开。
记者从家长、老师和教练那里了解到,很多孩子自从上了游泳课,除了体能有了明显改善,学习生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一个自闭症学生,通过一年多的游泳,主动和教练、同学交流,整个人变化很明显。”游泳教练王俊辉告诉记者,游泳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也让他们打开了心扉,获得了快乐。
“希望孩子们可以掌握游泳这项技能,并通过孩子带动家长一起游泳,扩大游泳群体,以此达到普及游泳的目的。”游泳馆负责人宗让青说道。
特色教育进课堂
加强素质促成长
“游泳进课堂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在对学生进行游泳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自护自救能力,同时给孩子们灌输全民健身理念,并从中挖掘青少年游泳后备人才。”宗让青告诉记者,很多学生都是通过游泳进课堂活动学会了游泳,并经过层层选拔,多次代表陇南参加全省、全国的比赛。
据了解,陇南市通过“以赛促训”的方式,多次举办了省、市青少年游泳比赛,很多青少年脱颖而出,获得了荣誉,增强了信心。
“学会游泳,可以受益终身,在这么好的场馆学习游泳,我很知足,游泳让我快乐自信。”13岁的李佳轩是青少年游泳队伍中的佼佼者,他在2017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赛中获得男子初中组50米蛙泳第五名的好成绩。
“游泳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和爸爸来游泳馆‘切磋\’。”12岁的宋彦希一直坚持游泳,也参加过很多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据了解,陇南市自开展游泳进课堂活动以来,已培训学生1600多人,取得深水证学生达到1200多人。
“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学生们体验到游泳带来的乐趣,相信通过未来的学习能增加孩子的生存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市游泳馆教练员王俊辉说,“经过学习,孩子们表现出对游泳浓厚的兴趣,并纷纷表示以后的课程让他们非常期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建芳实习记者王坤)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当天,陇南军分区、市公安局、中国电信陇南分公司联合在市区油橄榄...
陇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