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继刚李桂花
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是编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与学生认知发展特点,针对选文特点精心编制出来的,它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并没有有效使用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那么,如何有效使用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使用的问题分析。
(一)课后练习使用的盲目性。一些语文教师比较喜欢逐一讲解,或者请学生回答课后练习。他们认为,编者在教材后面设置练习,那就有一定的目的。同时,万一考试考到相似题目,讲过和没讲过的考试结果是不一样的,而且即使学生答不出,教师也能够感到心安理得,因为已经讲过了。所谓“不讲不放心,讲过就放心”。他们对课后练习没有选择,不分侧重点,这明显脱离了教学实际。这种教学方式弱化了学习方式的指导,用结果代替学习的过程,这样做的结果是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学实效很低。
(二)课后练习使用的随意性。有的语文教师在新课结束后,常常根据课堂上剩余的时间多少来决定课后练习的使用。剩余时间多就多讲,剩余时间少就少讲。当然,没有剩余时间就不讲。他们在上课前没有认真准备,教学随意性大。
(三)课后练习使用的片面性。有些语文教师在使用课后练习时,只选择一些客观题目,放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类题目。由于客观题目答案单一、明确,易于讲解,也便于学生回答。而实践活动类题目的答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教师会认为一时半刻难以讲清,或学生难以回答,白白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这种片面性的课后练习使用会大大影响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课后练习使用的缺失性。一些语文教师基本不使用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他们认为如果使用课后练习,就会出现一系列诸如课堂教学结构不完整、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等问题。同时,学生人手一本类似教学参考书的辅导资料,如《语文教材全解》《语文教材详解》等。这些语文辅导资料不仅有教材分析,还有教材课后练习答案。教师讲解课后练习时,学生基本不听。结果白白浪费了课后练习这个宝贵的课程资源。
二、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有效使用的策略。
课后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使用课后练习,将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判断课后练习使用有效性的最好依据是语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基础练习,学生课前预习时使用。基础练习主要指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后,经过查字典词典或查阅其他资料等可以完成的练习。它包括现代文中的字词注音抄写、文言文中的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等。例如《伯牙绝弦》《诗海拾贝》(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等,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查阅相关资料都可以很好地完成课后练习。因此,教师应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
(二)内容练习,教师课堂教学时使用。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文章内容类题目大多是课文教学的重点,它们大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使用这类题目。如果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把这类题目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编,再运用在课堂教学中,那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作者系武都区莲湖小学教师)
新闻推荐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名单公布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文县范坝镇入选
本报讯(记者王艳)近日,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公示了2018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名单,拟命名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西里...
陇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南这个家。